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2014年,中国教育有进步吗?

时间:2015-01-07     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转载】   来自:新闻晨报   阅读

 

  2014年,中国教育有进步吗?从热闹的新闻报道看,似乎有很大的改革动静。比如,北大、清华等大学接连颁布大学章程,公众期盼已久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出炉,高考将按3+3进行全新的科目组合……等等。

  但把这些改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我很难对其点赞。先于北大、清华,早有学校颁布章程,可章程颁布后,现实没有任何改变——没人真把章程当回事。

  高考改革,被誉为最彻底、最全面的一次考试科目和录取方式改革,可美言者忘记了,过去20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高考科目的调整,当年高考科目从6门变为3+x,力度并不比现在小,可结果如何?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吗?再看录取制度,多年前就有省市推出综合素质评价,号称在录取时要“三位一体”,然而,说到底,在只看分数、不看人的录取制度中,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一个噱头。

  教育要进步,必须有实质性的改革作为。遗憾的是,教育改革口号振奋人心,然而动真格、实质性的教改,在2014年还很少。改革多在原地打转,而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只是换一个时间、地点,一次次重演。

  我期待2015年的中国教育,能有所突破。

  这一年,是北大、清华的综合改革元年,在2014年岁末发布的北大、清华改革,将从2015年启动,在启动改革之时,能否有去行政化的实质性作为,关乎整个改革的走向和成败,这也将影响其它中国大学的改革。

  这一年,是新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元年,已经启动试点的上海,将推出新春考,这是我国内地高校首次尝试给一名考生两张录取通知书,也是我认为的为数不多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之一。这一改革进展如何,将对我国高考招考分离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2015年,还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动之年,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能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认真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可从中看到高考改革的成效。

  教育改革要有实质突破,出现新气象,关键在于教育去行政化和去功利化,这需要真正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2015年的中国教育,能有多大改变,取决于政府向学校放权、以及学校探索现代治理有多大力度。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