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找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时间:2014-12-16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是指教师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要想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找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并讨论了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的意义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实施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只学习,还要转向学会学习、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上。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出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多种信息化的学习工具。

  在获取知识方式上更加多样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带来很多改变,能够创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集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呈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学生不再只依赖教师和课本来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信息技术来主动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来资料搜集,以发现、展示知识的方式来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灵活获取知识。

  2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结合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能为课堂提供图文并茂、真实生动的支持,能够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和情景演示,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还能够突破传统课本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章“光现象”中,有一节是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中的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因的,如果只是给学生讲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这时,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制成多媒体动画,来模拟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学生就能观察到月球公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就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地球上就会出现阴影,于是就形成了日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就形成了月食。

  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依赖于自身的技术对现实进行具体的模拟,让学生能够直观看到用语言所描述的具体情景,这样,学生也能轻松地理解其形成的原理,记忆也更加深刻。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有充分的兴趣时,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然而,物理是一门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有很多的实验现象和原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网络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学习物理。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中,有一节是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其中有马德堡半球实验,条件所限,无法进行实景重现。此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将300年前的实验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较强的音效和视觉冲击,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分别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两匹到四匹、八匹,直到十六匹,配上动感的音乐,这时听到一声巨响,两个半球被拉开,学生就能记住大气压强的神奇。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好的作用。

  立体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物理作为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有些物理原理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这时能够适时地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如放大、分解等,就能为学生展示立体形象的实验现象。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中关于动滑轮的原理时,学生很难理解用杠杆模型解释动滑轮的原理。这时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将动滑轮转动过程中的减速、停留等予以分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又如,学习“声音的传播”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Flash播放不同的声音:飞机轰鸣的声音、悠扬的琴声、潺潺的流水声……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产生后人们是怎样接受到它?声音为什么不一样?此时,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会明显增强,通过课本知识的介绍,自然会了解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相近的实验,比如敲桌子、说话等,鼓励学生来进一步感受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到人的耳朵里的。

  有些物理实验过程较快,学生还没观察仔细,实验结果就出来了,并且有的现象太模糊,学生无法详细地看清楚。利用多媒体就能够立体地将实验具体过程展示到学生面前。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中有运用大气压强原理来制作活塞式抽水机的内容,因为相关实验仪器较多,如果教师只是对实验进行展示,学生很难理解。而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看到抽水机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活塞提起时,在桶内就制造了一个较低的气压区,大气压强将下面的阀门冲开,外面的大气压就将水压倒桶内。多媒体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暂停、回放等,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更清晰地学到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开放学生学习环境,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延伸课外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开放,让教学活动在观念、课堂教学方式、作业形式等方面开放。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而向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上转变,不只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布置一些上机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寻找课本上一些问题的答案。在作业形式,传统的作业大多是在作业本上,比较单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在线讨论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3 总结

  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改下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于丰富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不是完美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其和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演示教学、板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马祥龙.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1(22):40.

  [2]吴培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J].物理教学,2011,12(18):25,63.

  作者:迟乃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