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休学创业”能解决大学生失业

时间:2014-12-14     作者:陈永杰【转载】   来自:南方都市报   阅读

 

    教育部日前公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地高校进一步落实健全“弹性学制”,可以让学生休学去创业,例如开网店。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个已经困扰了中国社会近十年的问题,而失业的大学生,无论是“蚁族”、“漂族”、“柜族”还是“啃老族”,已经被很多人公认为当代中国除了农民工与下岗工人之外的第三类“弱势群体”。在此背景下体会这份文件,不难理解,鼓励创业,甚至不惜允许休学,讲到底是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年末的各种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夏季的失业大学生很可能超过了200万。

    如果上述判断符合现实的话,那么不得不问的一个问题便是:“休学创业”措施,能解决或者纾缓当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现在大学生失业的主要类型与成因,然后再看看“休学创业”措施是否能击中要害。

    笔者研究大学生失业多年,综观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大学生失业的成因主要被分为三大类。首先是供过于求。从1999年开始的扩招,年均增速在两位数,比经济增速还要快,结果是从每年招生100万到现在的700万,出现了比基建行业还要严重的“产能过剩”。祸不单行的是,这些新增的大学毕业生,并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亦即第二类成因:错配。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职位集中在制造业,例如高级技工,但大学扩招的学位却在培养希望从事高端服务业的学生。错配在中国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由于“大跃进式”扩招使很多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学生在求职前并未学到适用的知识与技能。第三大类的原因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迫使人口流动。读大学仍被很多落后地区的家庭视为向上流动、移居发达地区的便捷途径。按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差不多每四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三个以京津、长三角与珠三角等三大经济区为就业首选地,如此一来,焉能不人满为患?

    由此可见,应对大学生失业,短期能做的是喊停扩招,以收缩供求之间的落差;中期而言是要进行课程改革,以使高校的教学内容能适应市场需求,改善错配;长期而言则应发展落后地区,让来自中西部的大学生可以在老家就业,不需要全部涌向京沪穗鹏。不难发现,“休学创业”措施并未触及三大成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契合应然策略中的任何一条。“休学创 业”措 施 提 到 要 鼓 励 学 生“开 网店”。在现实世界中,其实网店是很多有一份全职工作的人的业余爱好,没有多少人视之长期职业。毕竟其门槛低,容易被取代。

    谈“休学创业”,支持一方总是会不断重复地举出几个耳熟能详的美国案例: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和脸书的扎克伯格。对于年轻人而言,这当然很励志,但不要忘了“橘越淮而枳”,前述三人的梦想成真有一个与我们相当不同的社会环境。先不说这些案例背后有着海量的失败者,首先一条,他们得以成功都得非常依赖风险基金,很遗憾这在中国并不发达。在中国,创业经费是通过相关政策筹措回来的学生少于1%,可谓凤毛麟角。换个角度,若能问父母拿到钱创业的学生,其就业应该也无需政府担忧。其次,从此三人上的学校类型(常春藤)可见,他们来自一个优势群体,即使在美国也是极少数。在中国的环境之中,与他们能勉强对应的,恐怕就是985院校的学生了。大量实证研究说明,985院校学生从来就没有就业困难。对于就读于二本甚或三本的扩招专业中的学生而言,本身培养环境就已乏善可陈,在对整个市场环境欠缺把握、自己又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去创业,最终能杀出一条血路的能有多少?对于失败的那些,欠下银行的债,又该怎样还?创业需要天赋,创业从来就只能是一小部分学生的专利,而不是迷途羊群的开路工具。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主要困扰学生与家长,对于教育部门而言,政策总是会有作用的。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会把升学和考研,甚至做兼职和创业也算成“就业”。一些本来要在未签约情况下领毕业证的学生,如果能以创业为由申请休学,那么“未就业”学生的比例将相应降低。在这个政策出来之后,未签就业协议但已在淘宝上开了个网店的学生,估计可以算成“已就业”。

    (作者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教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