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为何美国大学不惜重金改造本科

时间:2014-11-24     作者:斯蒂夫·诺维奇【转载】   来自:中国校长网   阅读

  “有关如何教育下一代学生,我们需要革新。”这句话几乎成了斯蒂夫·诺维奇的个性标签,自2007年出任杜克大学本科教育院长——这也是杜克在176年的办学历史上首次设置这一岗位,他就和“本科教育改革”捆绑在了一起。

  过去几年,美国顶尖学府掀起一股本科教育改革热潮,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动作不断,杜克无疑是其中最激进的一个:小到一门课怎么上,大到整个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配置、课外实践要求,甚至学生宿舍体系,都几乎被“推倒重建”。为此,甚至不惜血本,投入巨资。

  大学本科教育到了该来个急转弯的时候?日前,斯蒂夫·诺维奇造访上海,就本科教育改革接受记者专访。

  一个老师撑一门课,“落伍到外星球了!”

  “在没有互联网的90年代,你还可以一个人撑起一门课,你就是这间教室唯一的老大,但互联网普及了,你还在课堂里传播知识点,简直落伍到外星球了!”出任本科教育院长,斯蒂夫·诺维奇就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杜克大学雄心勃勃地希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而他的工作就是致力于将各种创新教育手段予以落实。用他的话总结,就是“给学生全新的体验”。

  杜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名叫“Bass Connections”(Bass连接)的项目。据此,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职人员打破专业背景限制,走到一间教室里基于一个具体项目共同学习。比如,最近有一组师生完成了一个名为“梵高和算术:数学如何保存艺术”的有趣项目,这个项目涉及信息、社会与文化等专业,将艺术历史与数学连接起来,通过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在不触碰艺术品的前提下提出保存艺术的方法。

  “基于这些项目,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应用知识、研究、技能来开展学习与研究。”诺维奇称,从今而后,跨学科的项目课程将成为杜克本科教育的主流。目前,“Bass连接”项目开出了5大维度的项目与相关课程体系:“脑科学与社会”、“信息、社会与文化”、“全球健康”、“能源”,还有“教育与人类发展”。

  “利用互联网、网络教程,完全可以做好知识传播,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可以有更多互动、讨论问题的时间。”诺维奇说。

  这个理念正是目前在包括中国大陆等各地课堂里都红火开展的“翻转课堂”概念,诺维奇也是该项目在杜克的推进者。简单说,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自学知识,课堂上以师生互动讨论问题为主,学生可以参与知识应用过程,而非教师“一言堂”,由此寓意“将教室翻转过来”。

  当然,如今诺维奇要做的,远远不止于翻转课堂。

  王牌“通识教育”,到了要向前推进的时刻

  基于“Bass连接”计划,杜克的本科生更多以团队的形式来学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比较独立,自己看书,自己背知识点,试卷上完成答案。但现在我们希望他们通过项目来完成对这门课的认知,以及相应的考评。因为一旦他们进入真实世界,大部分时候是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的。”诺维奇说。

  这个团队项目制不是开一门课或两门课,而将是一整个学期。

  “对于如何安排学期,我们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我们希望学生真正沉浸到一个项目中,把团队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授、学生联系得更为紧密。”诺维奇举例说,在一个涉及难民问题的项目中,可能涉及经济、政治、瘟疫、战争等许多领域。“这是一个世界上的大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安排不同专业的老师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这可能涉及经济问题、民族问题、全球变暖议题等等。”

  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教授也来自不同专业,他们为了一个项目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来给学生们上课。为了打破资金调配、学院之间的沟通、研究生院与本科生院的沟通中打破层层壁垒,一个被称为“杜克沉浸学习”(DukeImmerse)的项目浮出水面,与“Bass连接”计划紧密沟通。

  这将是全新的课程体验,整整一个学期里的所有课程都变成围绕某主题的跨学科研讨会。比如,杜克最新的一门课叫“20世纪的自由抗争:比较美国南部的民主运动与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斗争”,课堂学习包括参观南非的反抗斗争历史遗址,也需要师生与来自两国的学者、运动积极分子交谈。

  “美国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识教育,学生在大二前都可以不确定专业,选修各类课程,我们为这种教育特色骄傲,但如今我们也认为通识教育这张王牌也需要革新与推进。”诺维奇认为,不论是“杜克沉浸学习”,还是“Bass计划”都是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跨专业的课程、跨专业教学团队、跨专业的课堂构成。 

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