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如何走出公办民助学校的怪圈?

时间:2014-10-29     作者:余以为【转载】   来自:来源:新快报   阅读

  近期,公办民助学校的命运引发关注。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白云区多所公办民助学校被勒令停止招生,教室空置,打工子弟想读书却没有学位。之前区教育部门声称这批学校租约到期,将重新招投标,但投标方案被上级否决,下一步该怎么办?大人无所谓,孩子耗不起。

  租约到期,重新招标,这理由听起来不错,但是内因没这么简单。曾有媒体报道,白云区教育部门嫌公办民助学校太低档,打算以重新招标的形式更换承办人。其实,被勒令停止招生的学校当中,有教学水平在同区公办民助学校中名列前茅的,而收费很亲民。如果以白云区的招标方案,价高者得,势必导致学费飙涨。如果有关部门乐观其成,学费飙涨之后,农民工子弟去哪里读书?何况,高收费的学校就一定是好学校吗?而教育部门又怎么能够把教育当成一笔买卖?

  1990年代学校改制,大致造就了两类民办学校:一类是高端的名校办民校,面向殷实家庭;一类是低端的公办民助学校,面向一般的外来工子女。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人均收入提升了,但相对的差距永远存在,而且可能差距更大了。据悉,这几所公办民助学校的学生家境多半不错,在本市外来工家庭中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家长送孩子进“贵族学校”,还是力有不逮。如果突然改变公办民助学校的定位,学校招生和学生找学位,两方面都会遇到问题。

  当然,教育部门不会自找麻烦。本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持放任态度,不补贴,也不干预,结果是广州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超过总人口多得多的京沪两市。广州放任,有广州的理由。每个产业对应相应的人群,广州市不宜遴选常住人口,所以对教育等服务配套没有层层设卡,这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些外来人口每年的纳税额,对广州市来说也是一笔庞大的收入。收了税却不提供教育资源,恐怕说不过去。

  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一方面公办学校开始接收外来工子女,另一方面,政府对外来工子女也给予教育补助,这笔补助从2013年起逐年上升。2014年的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年9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550元,囊括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书本费。各地依据经济状况不同,各级财政补助比例亦不相同。对广州市白云区而言,这笔钱由中央和省财政负担20%,广州市负担48%,白云区负担32%。非户籍生源分布在各区之间分布极不平衡,白云区占比很高,虽然只负担32%,仍是一笔不小的净开支。因此,降低区一级财政的分摊比例似有必要。

  但是,如果为了少点支出多点收入,就肆意剥夺了学生的教育权利,不惜违反义务教育法,则是非常不高明的主意。毕竟这些公办民助学校,政府补贴几乎为零,取缔这些学校,是杀鸡取卵,完全本末倒置了。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