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湖北省优秀教师、黄冈市十佳校长张平良时间:2014-06-05 山城的夜晚,让人流连与沉醉;在暖暖的灯光里,和张平良校长,一个知名的儒雅学者,真诚对话,随意的交谈,令记者如浴春风,那份沉稳与宁静确有师者之风大家之范。只需要一眼,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人。我们只能将这悠长的故事,抽出梗概。众多“头衔”中,他最看重的是湖北省优秀教师。我们随着他睿智的话语走进这所名校,走近这位学者。
![]()
淡然张平良,朴实无华,谦和坦荡 “我出生在大别山腹地一个普通家庭,上世纪60年代那个狂热的时代,国人不患贫、只患不均。我的家境亦乏善可陈,打记事起家里无余粮剩米,亦无衣食之虞。同龄人中从求学这个角度讲我算比较顺利的,只是我父亲非常节俭,高中升学我本来录入的是县一中,由于顾及城里读书生活费用较高,无论我如何反对他还是强行要我进入了一所乡镇高中。”当47岁的张平良坐在他堆满了书本的办公桌前,平静地为我叙述他15岁那年的经历时,32年的沧桑岁月让我读不出那个15岁的小小少年在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之后的无助、迷茫和懊悔。 “父亲沉默少语,却在我的成长轨迹中留下了最深的痕迹。小时候,我胆小、懦弱、恐高、盲从和过于依赖。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我想与父亲当年对我的近乎‘残忍’的教育方式有关。但我当时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明知我恐高却一次次带我上山砍柴,回家的曲折陡峭的山路上任我怎么哭,他还是放开我的手退到远处看着我;为什么在我4岁时就留我一个人在家看家,7岁就让我在假期独自一人去亲戚家;为什么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每个暑假都让我一大早起来参加生产队里的农忙……”回忆自己被严厉打磨的成长经历,张平良的语调里饱含着难舍的怀念之情。 张平良的父亲,一位普通的乡村干部,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秀才”,以知识分子清贫的做人准则和含蓄地表达爱的方式,为张平良打上了质朴、坚强、勇敢的人生底色。 “高中对我来说不啻于一次过山车般的经历,‘学好英语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好的标签,我参加高考前从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和老师的期盼中已有几分信心,高考志愿填写由于没有经验,结果高考我仅仅录取一个专科。这种大起大落让我倍感煎熬焦虑。”大学毕业时,他的父亲身体垮了,为了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20岁的他放弃了改行的机会,走上了自己“一百个不愿意”的教师岗位;为了能够无愧地站在讲台上,他踏上了艰难、漫长的自我充电之路…… 对于我“这样选择情愿吗?”的问题,张平良冷静、理性地回答:“有时候,人的很多选择都是没有办法的。” 从一个大学毕业时的愣头青,到县人大政协代表,到一个享誉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掌门人,并在黄冈中学语文界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其间,张平良流过多少泪水和汗水,惟有无数个夜晚的星星和清晨的朝霞记得。 面对一些人“你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你是为了出名吗?”的疑问,张平良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很多人都希望找座山,一不留心就走到了一个坡上,这才发现,你只是一个坡,山在你身后。” 当一个人把人生中的一切苦难当成老师的时候,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定豁达而坦然;当一个人所做的一切为了一种信念的时候,这个人面对荣辱一定波澜不惊、淡定自若。 坚韧张平良,事在人为,无高不可攀 张平良很欣赏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一句话: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这种欣赏,源于他对生活一点一滴的感悟―― “我觉得人的命运充满着辩证道理。你生活得太优越了,退化的就是你的生存能力。遇到挫折时,我就想:这是命运对自己的又一次考验。它剥夺了你很多东西,但只要你努力,它还会再给你很多东西。” 这是张平良曾教过的一名学生给他写的新年贺信。卡上还写道: “你坚强的个性时时处处体现出来,从你的学习、工作、运动、日常严格的自我约束,严谨的处世为人都有最直接的反映。我想,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因为生活中有挫折就自寻台阶败下阵来,永远不会因胆怯和软弱而做出对不起自己或他人的事来。” 光阴荏苒,近30年过去了,由一个被学生嘲弄:“你跟我差不多大,你能当好我的老师?”,到被所有学生欢迎、教师信赖家长尊敬的老师和校长,张平良靠的是什么? 初为人师,张平良分配的学校是一所职业高中和初中合二为一的学校,作为乡村学校的第一个恢复高考分来的大学生,他成了挽救濒临消亡职业高中的救命稻草,整个学校给予厚望。当他面对一群鬼见愁的学生“哪个庙里的和尚敢来教我们?”的嘲弄,给他的自行车车胎放气的捉弄……张平良说:“我很伤心,但是我没有人可以求助,回到家我还得照顾病床上的母亲,我是家里的支柱,我不能再给亲人带来不安。” 这份沉重的责任使张平良在失败和痛苦面前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最艰难的时候,他总会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人最主要的素质就是要有学问,要有一种高贵的品质,要有意志。” 深冬的清晨,学校的起床铃还没响起,张平良就起来了,心事重重地在学校前面柏油马路上跑步。听着自己的脚踏着路面的积雪发出的声音,眼前闪过一根根路灯的灯竿的投影,一会儿在眼前,一会儿又被踏过,他一直这样跑着、跑着,突然一种信念在他眼前越来越清淅,他觉得自己身体之外的一个“我”在对自己说:“人不能只听命运的摆布,你给学生讲过许多动人的道理,可为什么自己不先身体力行呢?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是凌晨5:30就起床学习然后锻炼。 “当时的确非常紧张,几乎都有点受不了了。不过我终于没有放弃,第一个打倒自己的,常常就是你自己。我明白这点,就咬牙坚持下去。我发现人其实有难以想象的潜力,能突破所谓的极限。”对这段漫长、艰难的自我提升的经历,张平良只用了寥寥几十个字总结。 仁爱张平良,胸怀海空阔,心地月玲珑 “你有正义感、责任感、真正的责任,而不是时常想表露出来的豪侠之气。我有时不禁想起‘君子之仁爱与妇人之仁爱’之论,且觉得你有的是君子之爱,切合实际,不遗余力地助人于危困之际,惶惑之中,让人感到非常值得信赖。” “数年来,我都在寻找一个值得信赖的长辈。许多老师留给我的印象只有批评、训斥和怨恨,我甚至不敢接触他们,生怕受到责备。如今,得到您这位良师益友,我感到自己是无比幸福的人了。” 这些纯真、深情的话语,依然来自学生写给他的信中。 张平良对于教育,对于爱学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对教师来讲,真正的爱,是要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观察。当发现学生需要温暖时,不要直接给他温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说,你去砍柴,不会砍,我告诉你怎么砍,“不到园林哪知春色如许?”远远地看着他,如果他不能划着火柴,再帮他做一件事情。绝对不要代替他去做任何事情。他认为,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对他一辈子负责的爱。 只有爱才能唤醒爱,这是张平良最切身的感受。 他在职业高中曾教过一个女孩子,少一段手臂。他注意到:在割草这样的劳动中,那显然少了许多灵便的女孩子总是比别人多流好多汗,完成得和大家一样多、一样好。一次他收到一封来自边防战线的信,一个士兵觉得生活太没意思。张平良将这封信交给了那个女孩子,让她给这个士兵回信。她吃惊地望着语文老师,为什么选我?张平良说:你最有资格。 如今那女孩子已毕业多年。她后来写信说:这是今生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老师给我的是一种信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我希望自己能够到达这个地步。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这样的人生体验,是远比授业解惑更难也更重要的事情。”热爱艺术、喜欢文学、崇尚自然之美的张平良说。 为了匡正青少年的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他们道德水平,他思考了月余: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该如何着手呢?其实做人的基点就是“孝”和“雅”。开展“孝雅教育”,可以弥补过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盲区”和缺失,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格。该校的政教德育工作因此真正做到了“提一领而百毛顺”。 思辨张平良,命非天定,有志终如愿 能成大事者堪当重任,在石镇高中和县教研室取得成功后,张校长被寄予了厚望,2010年8月,他调入县实验中学担任校长。县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是一所年轻的市级示范中学。没有喧嚣,没有等待,刚一到任,就开始了他的又一征程。首先抓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其次再抓学校的软件建设,打造学校特色。说干就干,他利用自己县十佳校长的身份,极力游说有关方面的人士,向他们呼吁改善实验中学的办学条件已经是迫在眉睫,而且随着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增加和大量出外打工子女的回迁,学校的条件已经到了极限。最终方方面面的有识之士被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所感染,纷纷帮忙出谋划策,为实验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便。仅仅两年,张校长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专项资金新建学生食堂一栋,工程主体基本完成,现已投资200万元;改造实验楼,重新装备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功能室累计投资近150万元;新建多功能报告厅,装修和配套实施共投资40万元;新建班班通20套,共投资34万元;正在新建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各一间,投资30万元;完成校园陈旧水道改造投资15000元;校园其它维修约计投资5万元。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优越的教学环境正在形成。 硬件建设搞得风生水起,张校长开始抓软件建设。随着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老师要求也越来越高,张校长开始因势利导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做智慧型教师”的活动。学校首先激活教师的教学细胞,让教师的教育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人性的光芒。 他身体力行,亲自牵头成立了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的护校队,建立了安全长效机制,编织师生安全防护网。校卫队实行昼夜轮流值守,定人定区域进行安全巡查、督查,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学校定期组织地震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后的安全撤离。近几年,学校无一例伤亡事故,教职工中无一人上访,是真正的“平安校园”。仅2011年学校先后获得了“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湖北省2011年度创建“群众满意的中小学”活动先进单位、“黄冈市2010-2011年度市级平安校园”、“黄冈市 2011年度社会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县2011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在县委组织部副科级干部考评中,教职工无记名民主测评连续几年满意率百分之百。 对于自己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张平良将它归功于他大学的老师对他的培养。“大学对我来说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去琢磨在遇到问题时,别人想了什么办法。我认为,学生最大的收获不是怎样从开始提出很‘傻’问题到最后提出很深刻的问题;而是善于观察自己觉得没有问题时,别人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敢于对老师的教学质疑等。这些对我以后的教学影响特别大。” 张校长是位起步于教学一线的管理者,也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基于这种批判继承的思维方式,他一直反思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 面对“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讲代学、以考代练,老师疲沓喊累、学生厌学喊烦,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张校长在对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后,重新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以素质育人,以特色兴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双向皆成英才”,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教育教学构建“三学一反思”生态高效课堂,将传统的“以师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转移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阶段的实践显现地表明:该模式为师生、生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教学实效。这一模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参与,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群体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变“教室”为“学堂”,促“教师”为“导师”,使课堂活起来。充实和完善了课堂容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又体现了因材施教,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张校长以其宽厚的心胸面对各种纷繁的事与人,在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在不断创造革新,不断战胜自我之中,用勤奋、坚韧,踩踏出更为动听的旋律。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山实验中学也正是在张平良校长的带引之下,向着名校之路不断前行。 作者:段伟 原刊发:英山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