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校“小升初”免考的背后时间:2014-05-22 按照教育部新规定,民办学校招生将以综合素质测评、面试取代考试,新政策能否遏制民办校择校风,又如何确保科学、公平? ■“小升初”新政要求民办学校以测评、面试代替考试,这对拥有招生自主权的民办学校而言,喜忧参半。临近“小升初”,各地的“路线图”、“时间表”纷纷出台,对面试、测评具体形式做出规定。 ■不再“以考定论”,教育部门想把小学生从“小升初”战争中解脱出来,但在现实中没有标准答案如何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缺少了可以量化的考试“硬杠杠”,推优标准如何保证科学公正? ■面试、评测的公平性,涉及学生评价的机制与评价主体的专业道德问题。这就需要在完整设计有关学生面试、能力测评中,从目标定位、程序运行到具体内容,都要公开、透明。 2014年1月,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今年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方案中一条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教育部对民办学校招考的规定,“民办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与需要自主、合理设置招生范围,可以采取能力测评、面试等方式,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适龄儿童”。 作为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民办学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选择性优质资源的重任,在很多地方,“要择校、找民校”是家长们的共识。“小升初”新政要求民办学校以测评、面试代替考试,这对拥有招生自主权的民办学校而言,喜忧参半。临近“小升初”,各地的“路线图”、“时间表”纷纷出台,对面试、测评具体形式做出规定,对此,记者在成都、广州、西安等地进行了采访。 免考了,综合素质测评怎么搞? 五月来临,一场特殊的小升初“考试”在成都举行。只不过和以往相比,原本考场上的“老对手”——奥数、英语、学科考试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素质测评。 “儿子,题目难不难?”5月1日中午12:15分,铃声响起,参加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孩子们,陆陆续续从教学楼走出来。等候已久的家长们早已在教学楼出口守候,来自宜宾市翠屏区的王女士一看到孩子,就焦急地询问儿子测试的情况。 “我觉得不难,不过很多题目都是书上没有的内容,有些题目挺有趣的。”王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嘉祥外国语学校的评价主要以纸质答卷的方式进行,题目类型比较灵活,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他印象最深的一道题目就是“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有“味道”、“厨房”、“汉堡”等。嘉祥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颜捷妤介绍说,学校这次在素质评价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还特别加入“关于麦当劳标志”这类能够反映学生心理的测试题目。 今年是成都小升初新政实行的第一年,据介绍,各民办学校摒弃了以往以学科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的做法,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测试内容上有很大变化,除了常用的计算能力、阅读能力测试外,还涵盖了时事政治、安全救护常识、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也将不作为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依据。 以测评代替考试,侧重综合发展能力的评价,淡化纯知识记忆性评价。成都的尝试在全国并非孤例。相比成都测评的一锤定音,西安的改革更为全面和科学,采取“小学生六年综合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与小学生毕业综合素质养成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值的70%,比值为210;阶段性评价占总值的30%,比值为90。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结论以A、B、C、D不同梯度层次等第呈现。 虽然摆脱了纯知识性的束缚,但毕竟还是落在纸面上,与教育部提倡的“去考试化”选拔的大方向多少还是有些出入,和这些地方相比,宁波、福州步伐更大,完全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其中,福州更为严苛,取消一切形式的笔试,包括往年曾在一些民办校存在的“贴纸面试”的方式都不允许,只允许面谈。 东莞翰林实验学校初中部今年的面试虽然只是为明年取消考试探路,但是这次试水并不轻松,“面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对于学校来说,组织学生进行面试,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校长贺迎兵说。 广州教育局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说:“一些好学校报名人数动辄就过万,这不是拍脑门说改就改的,改为面谈后,工作量可能比过去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此外,面试仅仅能考察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情商,难以考察智商和学习成绩,而目前中考、高考还是以应试成绩选才为主,此种矛盾不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