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应该积极推动教师群体的教育创新时间:2014-01-02 ——学习《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有感 随着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对新时期教师的工作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去适应形势需要,除了要发挥自身的首创精神和生力军作用外,还需要积极正确的引领和指导,而引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人就是学校校长。校长不仅仅只是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推动者。只有这样教师群体的智慧才能得以放大,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改革与创新。下面浅谈一下校长应该如何推动教师群体开展教育创新。 一、积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仍然是素质教育叫得响,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基本现状。学生厌学的情况愈来愈严重,而且越高年级厌学的人数越多,学生在学校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现行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做到有效地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心智。学生个性和特长在学校得不到尊重和张扬。学校呈现的被动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学校教育的使命不能很好实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校校长要很好地抓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大讨论。如“学生是考分重要还是能力培养重要”,“学校教育是立德育人重要还是追求升学率重要”,“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重要还是关注少数学生提高重点高中入学比率重要”,“课堂教学上是传授知识重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重要”,“着眼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知识与能力、情感、价值观谁重要”等等。要让我们的教师明白,教师的一切劳动和知识传递,其目的就是为了既教书又育人。即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主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应为学生的生命发展规律服务。变“被动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索式教育。 校长对此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转化为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目标,让全体教师去领悟、去接受、去改进、去实践,并不断总结完善,科学规范。其次,就是校长要不失时机地组织教师开展对新理念、新理论的学习活动,要通过校长的助推和引导,让教师群体深感吸收新信息,转变旧观念,构建新的教育观念的极端重要,明确教师个人践行使命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二、积极搭建教师群体合作交流的平台 校长的重要职责就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同教职员工一起共同打造教育工作者理想的精神家园,以充分体现职业的崇高和教师信念的追求。 一是校长要积极构建教师群体互助合作的交流机制,把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有效化,让同科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火花发生碰撞,放大能量。特别是教师的集体备课、说课对教师深刻把握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同科构建应该成为校长的管理方略。 二是大力拓展教师的信息空间。现阶段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信息、课改信息、课题信息相对受到局限,教师的工作空间限制了教师思想的发展空间,教师的教学技能得不到新的改进,这就需要校长花大力气不失时机地组织教师分批次外出学习参观、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其可借鉴元素,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学校自身要成立教师学习“沙龙”,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提高教师的信息阅读容量,形成初步的新思想、新理念,为构建新课堂服务。 三是校长要建立教师群体共同进步,专业发展的制约激励机制。采取教师合作,教师互助,学科带头人引领,课题组先行,部分学科或年级试行等办法,让一部分教师先行,其他教师跟进等办法启动新教法,打造新课堂探究新模式,校长要从始至终地与教师一起关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应用与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予以完善。同时,校长也要善于发现典型,从教育理论的支撑上为教师提供服务,并把示范活动模式化、经验化。对教学创新成就突出的学科和教师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并予以人名称谓课题组或实验项目组,让参与者和实验者更具信心和激情,让教师群体共享集体智慧共生的成果和快乐。 三、校长应该成为教师群体开展教学创新的助跑者和引领者 新时期,中央指出大力倡导专家治校,实行去行政化。我认为,校长始终应该是教师身份,是教师中的一员。同时,更应该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和业务权威。校长一切管理都应该是为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服务。从现阶段教育的现状来看,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施受阻,很大程序上与部分校长的固有的旧观念、旧思想根深蒂固是分不开的。校长的应景心态,校长的功利主义是校长不思教改的根本原因,校长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来打造教师队伍,如何做促进教学开展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从大教育观念上没有得到转变。因此,我认为新时期的校长应该: 一是认真把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学习《纲要》,学习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很好诠释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二是认真研究当前基础教育诸多客观的现状及原因所在,联系本地本校实际破解问题,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是提升责任。从本校实际抓起,带领广大教师学理论,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提高教师乐业敬业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水平。 四是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学人员一起谈教法、研教材、探学情,准确地把握教师教学的现状,教改的能力,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带领教师从所任学科入手,紧扣学生“怎么学”、“怎样学”、“学得好”等方面大胆实践探究,逐步形成一个固有的模式。一个校长没有进课堂的理念、没有进课堂的耐心、没有进课堂发现问题的洞察力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校长是不能进入角色的校长,是务虚不务实的校长,不能成为教师群体期待的引领者。 准确领会《纲要》和全教会精神,落实是关键。从教育内部来讲,关键是校长队伍。校长们如何以“精神”为指导,构建学校科学发展的人文理念,打造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积极推进教师群体的转型和定位,其意义是深远和十分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