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突破学校发展瓶颈时间:2014-03-06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普通高中的多样性发展 在湖北省大力推行高中新课改的背景下,普通高中要实现新的突破,破解发展瓶颈,抢占课改竞争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制高点,为学校发展赢得先机,就必须以多样化的创新管理去实现,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开拓学校发展的空间。 就我校目前而言,高中教育面临一些困境,比如农村普通高中在新课改推进中的深度和效度问题,受制于地域环境和选拔制度,学生的教育层次普遍偏低,长期的基础教育已经让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而课改需要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独立研究意识等能力,要想在高中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形成突破,压力和阻力都很大,再加上教育条件的限制,学生可用教育装备与平台极端压缩,在能力培养和新课改进展方面必然与发达地区形成明显差距。还比如高考的竞争压力,高考的成绩决定着生源,而生源决定着学校前途,所以,为高考成绩而进行的教育竞争影响着课改的实施,对课改后质量的隐忧影响着教师的手段和理念创新,这些都制约和束缚着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要破解这些瓶颈,我认为,要从管理上不断创新,在面对外界压力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从内在去抢先完善,积极而有效地搭建多样性的发展平台,以谋求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突破,以赢得教育改革后的发展先机。 1、实现管理平台的多样化。行政管理,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四大管理体系可尝试分门别类,系统结合,形成管理体系的多样性和协同性,既能独立发挥管理效度,又能有效提升管理的执行力。对教师的管理,要倡导激励与自励共同发挥作用的机制,从备课组细节管理到学科组目标管理,再到学校年级管理,都必须注重让教师有逐步成长的喜悦,如此的管理平台能一定程度上激发起教师创业热情并积极投身新课改。学生管理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要在学校的引导下完成社会人的成长,通过搭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教育体系如文明修身、人际交往、生活独立、自主研究等,让学生在管理的多样性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实现课程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可以这样说,学生的人格、品质、各种能力,不是靠机械重复训练出来的,对高中教育来说,合适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此,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就有了充足的空间和潜力。校本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职业课程、通用技术等是实现课程多样性的基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既能顺利完成高中必修学业,又能在自己的兴趣区域得到提升。学校也必须创造学生能自主选择的教育模式,以便于将课程整合进日常教育活动中,当然,如果教育主管不能能进一步淡化高考成绩量化和高考的社会期望值,那么学生的兴趣会得以提升,压力会逐步降低,而将来进入社会的坡度也会更低。 3、教学目标的多样化。理想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以某次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衡量标准来决定教师或学生的成绩,应该分解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比如和课改相吻合的学生德育评价系统就可转移到教育目标上来,建立日常教育目标管理体系,再分别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目标体系和教师教学目标体系,将学生课堂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年度目标作为指标分解,让学生和教师能动态的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和差距,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个性化的目标,每一个教师能了解自己教育过程的实施情况。目标的多样化实施有一定难度,必须要求师生能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目标的构建中,不能简单的以学校统一目标替代师生共建目标。 4、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教师基本能运用多媒体授课,能实现独立制作课件,但是教师往往以为这样就是教育手段的创新,而刚好相反的是,教师过多运用多媒体授课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简单的图片或影音展示,让学生过目即忘,难以形成较好的教育实效,虽然课堂容量成倍增加,但实际消化的知识可能仅为一半甚至更少。所以,要尝试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就必须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既然保证传统的,有效的手段不被淘汰,又能根据学习实际创造性的形成个性化教学手段。比如在板书,模型,实验,学生讨论等常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引入课堂互动、互联网搜索、集体研讨等手段,这样才能使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得以体现,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5、评价的多样化。传统的评价问题主要反映为评价目标过渡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以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察,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进而形成日常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使本应是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成僵化,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尝试评价的多样性一方面是对教师业绩的评价要实现多样化,注重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的共同运用,让教师阶段性的完善自我,而不是出现较大偏离后才采取纠正举措或惩戒举措。二是对学生评价的多样化,将学生档案袋平台与日常的与管理结合,将研究性学习与日常课堂学习整合,便于阶段性评价学生。最终实现师生的终结性评价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多样化,过程性评价多样化,使其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促使教学过程与效果达到和谐统一。 在新课改全力推进的今天,尝试以不断革新的教育管理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必将是高中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以上理想化的思考还必须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去检验、完善,才能有效的建立合乎学校发展实际、合乎地域发展特点,合乎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手段,以上不足之处,还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