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时间:2014-02-06 我这次到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跟岗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城市学校的办学思想,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与我们农村学校相比差距较大。也引发了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思考。由于党中央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笔者认为,由于经济,师资水平,家长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距,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仍在着一些不足,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水平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这正如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可在农村,特别是一些村小或教学点,一些教师年龄老化,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3岁,他们仍用他们陈旧的教法教育自己的学生,履行着他们“授业”的使命。其中一部分教师的文化素质也偏低,这也可能是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和城市基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这些因素势必对农村的教育质量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学校重应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成人方面的教育 教育评估是检验教育过程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手段,可以说是教育实践的“指挥棒”。曾几何时,这根“指挥棒”变成了“接力棒”,它把神圣的使命交给了考试,于是应试教育便应运而生,且愈演愈烈。最后把考试选拔人才这种手段变成了教育的目的,导致教育走入误区。可以说,在农村只注重学生分数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等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办快慢班,按考试分数编排学生座位等。就拿其中的办快慢班来说吧,其结果只能是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成绩优秀者不断强化其优越感,势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者,因为师资水平,上级评价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体音美这些课程的开设在农村学校大打折扣,像其中的音乐、美术课,因为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文化课教学而被挤占,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为利的。这样学校只能培养出大量很会做试卷的“机器”,而学生的活力,灵感都被无情的扼杀。 当然,上述现象在城市同样存在,只是在农村表现得要更加突出而已。 三、教研教改举步维艰 因为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不同地域之间差距明显,导致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城市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教学点,教师工作量大(有的教师每天高达5-6节课的工作量),有的教师还肩负着务农的繁重任务。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如果说要推进教研教改的话,更是举步维艰。一些农村教师,他们仍旧用过去的“满堂灌”等陈旧的教法施教,至于说“教研兴校”,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来说更是显得有些望尘莫及。一些好的教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学校难以推广。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四、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待推广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先进的辅助的教学手段不断产生,像“多媒体”“互联网”等。 就拿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吧,国家给一些农村中学,镇乡小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但更多的学校未曾配备,这是其一。其二,即使配备了充足计算机的学校,更多的是束之高阁,计算机课程在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未曾落实,更别说上机操作了。其三,有些学校也曾尝试着实施计算机教学,可更多的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学生上网不是学具体操作,不是搜索学习方面的知识,而更多的是玩游戏。有些学生甚至学会上网后不分昼夜的泡网吧,对学习和身体带来巨大影响。这就迫使一些学校对互联网教学迅速叫停。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部分教师教育不到位,也可能是农村经济落后和网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毒害了学生造成的吧。总之,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农村并未得到合理使用。 有人说,教育的功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也有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确实,教育的功能应是重大的神圣的。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笔者也热切的希望有朝一日能还我们农村基础教育一片净土,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人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