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家长作业”何时休

时间:2017-03-04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直到开学前几天,家住华北某市的贾女士才松了一口气:“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做完了!”女儿在一所重点小学读三年级,一项作业是“读《时事画报》电子书,总结三件大事”,“找了半天发现这是清末的报纸,刊登的是政治漫画,还用了广东方言。”贾女士说,“别说孩子,家长读起来也费劲。”

    近年来,一些学校的家庭作业剑走偏锋、忽略孩子实际的情况并不鲜见,家庭作业渐渐成为“家长”作业。

    素质教育被倡导多年,“减负”也“减”了多年,教育部2013年颁布实施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要求: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如今,学生的作业虽然减少了,可难度却出奇的高,不仅学生束手无策,就连家长也叫苦连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贪难——作业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曾经有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在网上发帖直呼,小学一年级家庭作业“太难了”!原来,难住他的是手工作业。“有一次,教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后来还让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这哪里是在考查一年级的小学生,简直是在选拔“爱迪生式的小天才”。无独有偶,《北京晚报》曾报道:万圣节时,一些幼儿园布置了制作南瓜灯、魔法帽等手工作业,结果由于孩子参与程度较低,这样的手工作业基本上都是由家长完成。

    贪新(怪)——微信作业烦恼多。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打卡”交作业,而且要求“作业”必须以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发送。“微信作业”应该说是一种比较新潮的作业,但由于大多数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许多学生接触手机的机会比较少,对于“微信作业”并不在行。当看到有同学早早完成作业,手慢的学生怕被批评只能求助家长。有些家长也是一知半解,只得请教身边的“行家”——“微信作业”称得上是一种“拚爹”“坑娃”的家庭作业。

    贪多——课业超前成负担。学校要求“前置性学习”,比如语文,学习新课文前要求学生先掌握字词大意、抄写佳句、组词造句、归纳中心思想……孩子不会,辅导重任自然落在了家长的头上,这样各科的要求加起来,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10点以后。有教师反映,“现在缩短了在校时间,实际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教个大概,重头戏都留在家庭作业里,需要家长辅导孩子完成”。其实,“前置性学习”是让学生预习课文,这是学校常规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但布置的任务不宜过多,否则学生吃不消。一旦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辅导起来力不从心,那岂不是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总之,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适量、适度和适当,切忌贪多、贪难和贪新(怪)。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