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网文曝出广州越秀区水荫路小学某班主任老师在两周前规定,孩子们下课后必须坐在原位上不许走动,想上厕所则需向班干部申请,经班干部报呈班主任审批同意后才能分批去。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尿频尿急问题。有关此事的详情,学校和当事老师都没有给出正式反馈。截至记者发稿为止,越秀区教育局在成立事件调查组调查之后,已经责令学校对该老师批评教育,并作出暂时停职处理的决定。
应该说,闹到这一步,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与老师之间矛盾激化的场景,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不光是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做了什么。对成人行为的模仿,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从结果来看,尽管老师看起来做得很糟糕,教育方法也颇值得商榷,但家长借助舆论调动教育局的力量介入,对于该班的孩子甚至水荫路小学的孩子来说,也不是值得鼓励的做事方式。
当然,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惊慌的、委屈的。孩子在学校上厕所的权利被大大限制,居然要通过层层审批才能进行,如此官僚的做法,绝对令人惊愕与痛心。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师生虽然在很多方面存有不平等,但在上厕所这样的基本权利上,如果老师都试图将其作为管理筹码,这也是令人不满的。事实上,从家长曝光的当事老师的微信留言来看,确有趾高气扬、不容商榷的姿态,对荣誉的过分看重,让人感到她最终的目的不是教育,而是拿到流动小红旗。
遗忘教育的初衷,这是很多小学老师在从业中可能会犯下的错误,也是不少十分优质的公办小学会遇到的困境。在应试教育的压力直抵小学阶段之后,公办小学也纷纷陷入考试竞赛的泥潭中。为了能够有更多孩子上好初中,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竞争早已白热化。殊不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兴趣点和独立性,才是更重要的。背离初衷,却不能自拔,这是很多优质公办学校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
与此同时,借助优厚的历史投入和或明或暗的资源倾斜,优质公办学校的存在也让学位房的价格水涨船高。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淡定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过于强调竞争的一面。于是,孩子们饱受千辛万苦的同时,心理瑕疵也不断被埋下。一旦遇到问题,家长们也很容易激动。
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上,因为优质学位十分抢手,公办学校的官僚气更是积重难返,所以家长的意见得不到足够尊重。久而久之,家长的怨气更愿意通过网络发出。目前的沟通模式,可以总结为O T T,即on thetop,过顶传球。出现问题,家长直接对接网络找教育局,不满从学校和老师的头顶飞过。在互联网里,这是一种创新,而在家校沟通上,这是一种倒退。
总结一下,这件事纵使有老师和家长的原因,但导致家校沟通不畅的结构性因素,还在于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在不公平状态下的激烈竞争这一大背景。只要这样的趋势一直维持,就一定会出现类似中关村二小和水荫路小学与家长之间O T T式的冲突。可惜的是,在高昂的学位房价格和高频率的课外辅导下,孩子们学到了很多看得见的东西,但却失去了更多看不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