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做课题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做课题,可以申请“科研经费”,想不想来试试?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批准立项中小学生小课题,将按小学1.5万元/项、中学2万元/项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并不能达到像大人一样的深度,不过有校长认为此举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兴趣。(1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学生也可做课题,而且有专项的科研经费。有人说,这样的做法是教育投入的严重浪费,中小学生能够做什么课题?即使去做课题,他们能够研究出什么成果,对社会产生怎样的价值呢?诚然,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扎实,他们的视野不可能像科研人员那样开阔,他们的研究方法也不可能像传统科研课题那样严谨科学,其参与的科研课题,或许产生不了多少社会的价值,不能转化成物质的财富;但是,这样的科研经历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须面对新形势,实施战略性的转变,改变传统的知识性传授、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纯粹以知识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而注重学生实践,强化学生探索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拓展性课程理应逐步进入校园,成为影响学生、发展学生、改变学生的重要课程。 学生课题,实质上就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实践、自主创造的拓展性课程,其课程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都有不可预知的发展可能。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