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确定2022年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时间:2022-02-25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比‘双减’实施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2月15日,教育部举行的2022“教育新春”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了“双减”的一组数据,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新的一年,如何持续落实“双减”政策?全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又有哪些?“2022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主要围绕3个关键词来展开,那就是‘巩固提高、深化落实、创新突破’。”吕玉刚介绍,持续巩固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深化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是今年的重点工作。 “双减”成绩单公布,将委托第三方独立调查 2021年,“双减”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秋季学期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开局良好、进展平稳、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业总量时长有效控制,作业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的项目吸引力有效性显著提升,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学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学期末的92.2%;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学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强化了校本教研,落实了“零起点”教学和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绝大多数教师参与了课后辅导答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观念积极转变,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大家长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减负提质受到好评…… “双减”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各地的积极落实和探索。 “我们开展‘形成性评价+作业研究+课堂教学’联动式研究,出台单元知识图谱和作业图谱示例,研发单元作业设计思维模型,构建‘基础类—提升类—拓展类’分层进阶作业体系。”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王攀介绍,西城区学生作业时长明显降低、作业质量有较大提升,家长对课后作业形式满意度高达98.3%。 在落实“双减”过程中,许多教师付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据悉,西城区以创新教师评优、管理、激励机制和教师轮岗、弹性上下班制度、教师健康行动、为教师提供加餐等为抓手,关爱教师成长。王攀介绍:“2021年底,在市财政拨付的课后服务绩效基础上,我们适当增加区级教育经费投入,用于提高教师课后服务的补贴。” 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校长褚新红介绍,“我们将课后服务与课程计划进行科学整合,打通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利用南开大学、天津美院专业力量,聘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专业技术人员承担20多门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建设并授课。上学期,依托学校优质课程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全校学生参与课后服务达100%,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度达到99.2%”。 据悉,为了提升教师在落实“双减”工作中的积极性,岳阳道小学统筹安排整体工作,建立课后服务教师团队,健全教师考核办法,提高管理实效,课后服务费用百分之百用在了教师身上。“通过科学安排课表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日程表等,我们尽量做到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量达到基本均衡。同时,如果教师因病请假,中层干部和校领导会第一时间走进课堂,为请假教师代课,我们不鼓励教师带病工作。”褚新红补充说,“我们优化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做到了课后服务费用百分之百用到教师身上。我们还为每一个级组安排了一位中层干部,协助班主任解决各方面出现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委托有资质、信誉度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并利用督导监管平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吕玉刚说,“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水平。” 吕玉刚介绍,2022年要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继续把落实“双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从4个方面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二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认真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等,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提高均衡发展水平,出台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意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聚焦重大部署,重点落实“4个文件” “2022年,我们还会抓深化落实,聚焦重大部署,重点落实‘4个文件’。”吕玉刚所说的4个文件,是《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该文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今年1月刚刚下发的重要文件。如何具体落实?吕玉刚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一校一案”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推动改革稳妥落实到位。 “我们要推动各地各校认真学习领会文件重要精神,深入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培训,加强文件宣传解读;指导各地认真制定落实《意见》实施方案,全面了解中小学校党组织的建设现状,书记、校长的配备情况,摸清底数,建立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一校一案’积极稳妥推进实施。”吕玉刚补充说,“我们还要研究制定中小学校议事规则的示范文本、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清单等配套制度,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完善议事规则,着力健全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此外还要开展跟踪指导,建立基层联系点,特别是要总结前期地方试点工作的经验,加强工作交流,总结经验成效,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宣传一批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县中”也是当下大家热议的教育话题之一。“县中”如何发展提升?吕玉刚说,2022年教育部会指导各省份制订实施方案,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县中托管帮扶工程;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实现“4个突破” 在重点落实“4个文件”的基础上,记者了解到,2022年教育部还将抓创新突破,聚焦关键领域,重点实现“4个突破”。一是在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上突破。研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二是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上突破。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有效形成育人合力,为落实“双减”、提高育人水平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上突破。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四是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上突破。认真总结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推动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切实发挥质量评价导向作用。 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也对各地各校提出建议,要严格按照课标制订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确保开学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同时积极开展家校沟通。学校在开学后要召开一次专题家长会,全面介绍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双减”工作成效,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情况,积极听取家长对本学期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的意见建议。 “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冬奥会的宝贵教育资源,认真做好学生开学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吕玉刚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