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请不要如此“经营”孩子的人生

时间:2016-07-28     作者:张 莺【转载】   来自:浙江教育报   阅读

中考结束的这些天,时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孩子中考没考好啊!能不能推荐一下美术或者其它艺术特长的培训项目?暑假就给娃培训起来。”中考没考好,家长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艺术培训?这其中的门道,相信很多过来人都懂的:无非是想通过3年的所谓突击培训,让孩子以后走艺考的捷径罢了。“这样可以多一种出路,文化课成绩差一点就无所谓了,再不济,读个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以后当个美术老师也是不错的。”电话里,朋友的“如意算盘”让我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如此自以为是“经营”孩子人生的他,怎么可能听得进我弱弱的疑问:您确定孩子是有艺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的吗?

天赋和兴趣?呵呵!对于研究人生捷径多于研究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这多少有些无足轻重。他们的苦心甚至还能换来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难怪市场上迎合此类需求的培训总是风生水起,再鱼目混珠、漫天要价都不愁招不到学生。

只是,这样“被兴趣”“被经营”的人生对孩子来说公平吗?曾经,杭城一位幼儿园园长和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幼儿园开发了一门针对大班孩子的自主游戏观察课程,那天在课堂上她和孩子说:“今天的课,蔡老师让你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话音落下,孩子们竟出奇的沉默,没有想象中的欢呼,只有不信任的目光。尴尬的冷场将近过了5分钟,才有一名小男孩怯生生地举手问:“老师,我们真的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那我可以玩操场里的泥巴吗?我可不可以趴在地上玩汽车呢?”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班里的孩子们才雀跃着四散开来。一节课下来,当了多年幼儿教师的她第一次收获了孩子们无数的拥抱和亲吻,最后,孩子的话更让她久久不能忘怀:“谢谢你啊,老师,你比我妈妈还好,你居然会让我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一个从小就“被安排”的孩子,一个甚至不能决定自己“怎么玩”和“玩什么”的孩子,长大了,他有能力选择兴趣、选择职业、选择未来吗?又或者,他能对这种一早“被设计”“被经营”的人生负责吗?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就此表示,如果你总是主导孩子的选择,左右孩子的人生道路,那么,请原谅孩子的叛逆和不负责任吧,因为,这只是你想要的人生,与孩子无关。

去年以来,我省在中小学深入推行以选择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为了落实有选择的学习,各校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倾注了很大热情。然而,一些校长坦言,很多时候,面对丰富的课程,真正的选择主体并不是学生自己,而是家长,有时甚至可能是学生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过多的代劳和干涉,已经让孩子们不愿选、不敢选更加不会选。因此,在接下去的课程建设中,校长们最困惑的是如何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以及怎么才能做到学生选课的“去家长化”,才能让课改的初衷真正落地。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