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涨学费,要经得起检验时间:2016-07-28 据报道,广东省日前印发《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将广东公办普通高校整体学费标准提高20.2%,高职院校学费标准上调16.7%左右。4月,江西也调整了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多个省份公办普通高校的学费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实行上涨。 高校涨学费,引起公众焦虑、质疑的地方包括以下方面:学费上涨以及上涨的幅度能不能保证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关于“涨学费”有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贫困学生会不会因此受到较大影响?高校的培养成本和收支能不能保证透明公开?上涨的学费能不能得到有效监管? 要想缓解公众的焦虑,给出可靠交代,高校学费不能简单地一涨了之,而应考虑现实,谨慎对待,细化规范。高校需要用实际行动来保证“涨学费”有理有据。具体来看,高校要有详尽的学费调整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阐明上涨缘由,并细化到学费的分担比例、各学科门类的具体学费标准等具体方面,进而保证公众对“涨学费”的对等知情权。至于学费的定价,高校要与公众保持密切沟通,要广泛听证、征求意见,涨幅还要考虑到物价指数、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不能逾越教育收费的红线,这样才能逐渐形成科学评价机制,实现科学评估。 要切实考虑到贫困学生的情况,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力度,依据“涨学费”的实际对助学贷款额度和勤工俭学补贴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梯度化收费,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地区情况等区别收费,让增加的学费依据实际适当地向贫困学生倾斜,保证不让任何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还有就是高校要让培养成本这笔账更加明晰,进而推进收支账目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高校不仅要主动接受监督,更要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多渠道保证上涨学费去向的合理可靠。 从高校自身长远发展来看,应提高经费利用率,积极开拓经费的其他来源。这就要求高校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主动出击”,实现开源节流,通过创新降低教育成本,实现科研经费的增长和良好利用。积极与校友、商业公司、社会沟通,寻求实际合作或捐赠,从而获得资金。 高校学费“涨”声一片,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高校涨学费不能是本糊涂账,只有令人信服、经得起检验,把学费用在提高教育质量及长远发展上,才能真正打消公众疑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