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校园暴力如何“多措并举”?时间:2016-07-10 针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的情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6月12日中国政府网) 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75%的暴力行为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网上不断涌现的校园欺凌视频,令人震惊,社会公众对整治校园暴力的呼声很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总理的批示具有重要意义。 从“议程设置”的角度来说,解决校园暴力,需要国家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前不久,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如今李克强总理又作出指示,其目的就在于唤起社会对校园暴力的重视。只有国家层面重视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促进问题的化解。 从完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成人化、暴力化、低龄化的趋势。校园暴力很多时候都涉及到违法。这就要求,整治校园暴力必须完善法制法规,对青少年犯罪零容忍。而当下的情况是青少年犯罪成本过低,使施暴者有恃无恐,没有得到法律公正的制裁。参照国外经验,降低施暴者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细化惩戒的措施也是值得考虑的举措。 从部门合作的角度来说,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未成年人校园暴力,虽然多发生在校园,却不仅仅是校园问题,也不是单靠教育部门就能解决的了,势必涉及到公检法等部门。如今面临的问题却是,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多停留在校园内部惩戒上,缺乏力度,也不符合依法治校精神。而在国外,一旦发生校园暴力,老师往往会立马报警交给警方处理,这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总理批示中提出“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总的来说,整治校园暴力刻不容缓,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参与。相信有了顶层设计作保障,整治校园暴力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