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师范生培养不妨借鉴“现代学徒制”

时间:2016-07-10     作者:李纪超【转载】   来自:蒲公英评论网   阅读

  最近北京三十五中举办了一场“中美中小学校长对话交流会”,卸任北京实验二小校长不久的李烈在会上表示,师范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未必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新教师入职后,学校首先应有师傅带徒弟这种一对一、个性化、具体化的指导。

  师范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其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师素质高低。长期以来,师范生培养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育人,造成师范毕业生适应周期长、实践能力弱、职业体验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打通师范生实践学习最后一公里,是师范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师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教学是一种具有技巧性、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实践活动。师范生如果偏重文化知识学习,缺乏专门的实践技能培训,走上教师岗位就难以“接地气”。要想胜任教师工作,师范生需有足够的教学实践体验作支撑,这种体验既包括一线教师的经验传承,也包括自身参与教学的感悟积累。从这个角度看,教师与工匠的培养具有相通之处。

  工业革命之前,学徒制是技术发展传承的主要形式,在老匠人传帮带过程中,徒弟可学到技术的精髓,并继承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突破了师徒个人契约关系,是一种有组织、规模化的传帮带机制,也就更具效率和质量。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功推行,就是很好的印证。

  今年4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师范生教育实践由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从本质上讲,这是对现代学徒制的倡导与呼唤。师范生培养借鉴现代学徒制,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合共进。要为学生选好师傅、用好师傅,建立体系化的教学关系。师范生培养不是单纯增加技能训练,而是打破课程与实践分割的现状,把师傅实践授课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实现双向互动交流。

  第二,要注重创设接地气的教师职业环境。师范大学应以加强对教师职业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把师傅引进大学课堂,在中小学校建立常态化实训基地,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帮助师范生增加教师职业体验,及时发现培养体系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第三,要有效衔接职前与职后培养。建立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徒机制,在校期间有优秀教研员或中小学教师陪伴学习,踏上工作岗位后再“扶上马、送一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就会更加宽广。

  时代呼唤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师范大学通过借鉴现代学徒制提高“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