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变革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时间:2016-05-22 学校评价方式变了 师生话语权更多了 校长的“行政味儿”淡了 ■经验分享 校长善用老师智慧 孟海芹:为了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亲其师、信其道”和“教学相长”的效果,我校启动了“校长奖励学生”“校长应该这样当”等主题评价项目。 在“校长奖励学生”评价项目中,校长可以亲自去发现好学生,每学期设三个奖项,如好品格类奖项、好才艺类奖项、好成绩类奖项等,通过颁发“校长奖”给学生带来快乐感和成功感;还有一个奖项是“校园十星”,老师从学校规定的十个奖励方向中推荐出典型学生,学校在“欢乐六一”“欢乐元旦”等全校集会上宣传典型事迹,并由校长颁发礼物奖品。 “校长应该这样当”主题评价项目主要是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征文活动,老师们既可以推荐精品文章给校长,又可以为校长治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老师们的文章校长要逐篇阅读思考,并给出相应的评语。 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 李成文:在开展师生互评过程中,我校紧紧抓住身边的教育实例,在不同阶段开展了“师生同乐游戏”和“教师做一天学生”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师生同乐游戏”中,有“萝卜蹲”、“南水北调”、“挤眉弄眼”、“不倒森林”四个环节,师生们在游戏中共同协作,完成一个又一个挑战。在一些有意义的时间节点,一些班级也开展了有意义的师生互动活动。如在5月20日这天,利用“520”这一谐音表达,让师生彼此诉说真挚的师生情;在教师节之际,为老师送上最温馨的祝福,外加一封意味深长的书信…… “今天我是学生”活动同样带给老师们很多思考。在开展这个活动之前,老师们的心情很复杂,有的很激动,有的比较忐忑,“跟着学生会发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这一活动让老师们对学生角色的理解更深刻了,也引发了老师对教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反思。 突破学生自主发展瓶颈 马骏:为了变被动评价为师生的主动发展,我们自主设计了《寒暑期实践手册》,该手册共包括“阅读篇”、“实践篇”、“环保篇”等十个篇章,使学生在寒暑假中获得不同体验。 学校还研发了《小学生成长报告单》,以多元的评价方式突破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瓶颈。《报告单》中的“亮相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舞台,“心情晴雨表”让每个学生将每天的心情得以尽情舒发。 在评价环节,通过师生互评,开放、互动的评价空间,不仅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每学期,我们都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让家长评选自己和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问卷包括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等,不但能够督促教师自我完善,而且还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 学生当面给老师写评语 张建柏:在学校“质信教育”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索出了“知心1+3”师生互评模式。“知心1+3”师生互评模式包括“1主3辅”,即以纸为媒,师生面写评语,并通过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平台、家校通互动平台,开展师生互评,密切家校沟通。 在探索“知心1+3”师生互评模式的同时,学校设计了很多师生活动,例如运动会、每日升旗仪式、社会实践、军训、师生互动拓展等,各班由原来的不经意转变为精心设计,师生参与率也达到了100%。 除此之外,我校还以教师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我给老师发奖状”活动,奖状的内容、奖项均由学生自己设计,引起很大反响。目前,“我给老师发奖状”“师生面写评语”“我的眼里只有你”等评价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校长观点 互评促进教师反思和成长 在顺义三中开展的“今天我是学生”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他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希望张扬自己的个性,希望这种个性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李成文校长解释道,他认为师生互评促使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也焕发了教师的教育热情。 开展师生互评专项研究之前,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的师生和谐满意度均为85.3%,这一数据与北京市相关指标相比并不算高。该校校长张建柏表示,“互评”特别有利于教师的反思和成长,它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顺义区第十三中学校长闫得方说:“师生互评根植于师生间的尊重,其实就是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在项目引领下,我校和谐的师生关系,带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校长的“行政味儿”淡了 学生、教师、校长互评互促,使这种富有灵动性、生成性的评价成为了更有效的激励,不但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更拉近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顺义区张镇中心小学校长孟海芹说,教师评价校长的做法,使教师与校长的关系不再有那么浓的“行政味儿”了,大家对校长的态度也由“敬畏”转向“敬佩”。校长在理念上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师们在实践中帮校长找问题、寻答案。“与老师们共商管理策略,共想问题的破解之道,也促进了校长个人的反思和成长。” 在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师生互评还带动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马骏校长认为,以人为本的学校内部评价体系,优化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激活了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 师生评价体系要与时俱进 “师生互评机制更多体现的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自我成长。”张建柏建议应该逐渐扩大“师生互评机制”的功能,更多关注在把孩子由“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在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从道德层面引导学生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吃苦耐劳、遵守规则等;在社会能力方面着力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马骏认为,师生互评机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探索师生互评过程中,要进一步理顺评价体系的内部关系,协调评价与管理、发展的关系;提升评价意识,调整评价心理,提高评价能力;积极引入成就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等新兴评价理念,保障评价体系的与时俱进。 ■专视点家 学校的质量观和评价观在优化 据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文平研究员介绍,该专项研究旨在落实沟通唤醒、尊重信任、增进情感、共同成长等先进的师生互评理念,建立师生互评机制,完善师生互评制度。有利于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师生教育观、学习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优化。 该中心副研究员曹飞表示,在推进试点工作中,不少学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师生互评素材和案例,并逐步探索和提炼适合本校的师生互评模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意见箱、书信往来、学生给教师发奖状等方式,既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活跃了学校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