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快乐”德育 长学生“灵气”时间:2016-05-17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是困扰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加之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消极的生命状态,使师生共同生活在一种痛苦的教学环境之中,很多学生上德育课打瞌睡,很多教师感觉上德育课是煎熬。 中职德育课堂面面观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现状: 念经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乏味。教师采取和尚念经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反复讲述某种既定的道德规范条文,甚至这些条文还是学生早已经学习过的,造成德育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容易导致学生无学习兴趣。 说教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反感。教师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且配以严格的纪律,并通过“点名”和“综合考核”等办法约束学生记忆和实行教师所传输的道德规范要求。这种采取讲枯燥空洞大道理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情绪。 空谈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漠然。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着脱节的问题,教师教学基本上照本宣科,造成了学生情感体验的空白,使学生有很多困惑难以得到解答。这种空谈式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漠然处之。 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从积极心理学去看德育课堂,教育应该让学生体验积极的生命意义。从以上现状分析可知,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直指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不快乐,导致德育低效。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使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出现“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景象。 作为一名中职校长,笔者就如何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命题,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建构了快乐德育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快乐德育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德育需要“知情意行”相统一 什么是快乐德育呢?快乐德育是一种认同人本原理,注重激发心理场能,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并且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追求教育本真,具有积极生命体验价值取向的德育。 我们设计了一种德育教学方法:教师根据道德教育主题,在学生现有道德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该道德主题的情境,运用团体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和总结,从而对道德加以理解,并加以内化,逐渐达到能够使学生自我提升道德修养的教学目标。 快乐德育提出了“以生活为源头、以体验为过程、以快乐为核心”教学核心理念,在学生的道德精神层面和认知心理层面上,倡导“快乐体验,快乐认知,快乐成长”的“快乐”精神。快乐德育的教学能使道德教育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它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环境育人等方面建构了三种教学模式。 导引性教学模式。是指由教师设计道德教育全程环节,让学生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导引下完成的,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六个基本环节,其基本路径是:确定主题——创设情境——感受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炼——实践应用。 浸润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创设道德环境,使学生通过道德环境的熏染,使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的教学模式。教师采取创建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此环境内不断地受到道德文化的熏染,致其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教育环节是:环境创设——置身体验——价值澄清——道德内化——道德养成。 主创性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学生自主创设、参与道德活动,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的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在自主创设道德活动中,认知道德规范,认同道德规范,从而内化道德,养成道德品行。该模式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四个基本环节:创造设计——体验认同——价值内化——素养养成。 三种德育模式灵活运用 在以上三种教学模式中,导引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浸润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校大型主题活动的开展,这三种模式在实践中都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许多学校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获得认知并记住24个字。我校则将其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以快乐德育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习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下面以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项内容,采取快乐德育导引性教学模式,分别进行课堂教学举例: 爱国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本课程的成功所在。根据“教育力学原理”,通过对抗性的活动,将抽象的国家与具体的家庭相连,在生活中能够“触摸”到国家,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爱国的重要性。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观看中国与强国的体育竞技比赛精采片段(视频来源:北京奥运会);第二步,讨论“南海之争”;第三步,团队游戏“老鹰捉小鸡”;第四步,讨论“个人与家的关系”(演示文稿“家是人生温馨的港湾”);第五步,感受“家与国的关系”(视频《阿拉伯地区的战事和恐怖活动》);第六步,讨论“国与世界的关系”(视频《复兴之路》);第七步,思想和感情升华“国家兴亡,我之责任”;第八步,播放歌曲视频《国家》。 笔者设计本课程时长为120分钟,并任选了一个班级亲自执教,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看到学生们对国家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使学生的“知情意行”达到了统一。 敬业教育。选择在中职学生实习归来的时候授课,由于学生对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分享交流实习心得,然后提升到“敬业”层面。 本课主要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谈谈感言,由几位同学发言,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实习的收获,接着播放学生实习视频;第二步,听听心声,播放企业经理人关于爱岗敬业话题心声的视频;第三步,玩玩游戏,通过“责任感传递”的游戏告诉大家“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自己做得不好,将会影响团队中其他人,甚至是整个团队;第四步,讲讲故事,通过讲述《快乐的邮递员》故事,启发同学们要爱岗敬业,做一个快乐的职业人;第五步,学学榜样,结合《讲述雷锋的故事》,分析他是如何从平凡走向杰出的;第六步,唱唱歌曲,播放原创校园歌曲《雷锋之歌》视频;第七步,说说感悟,通过分享交流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杰出者必定是爱岗敬业者;第八步,做做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我们要做爱岗敬业者”。 本课时长为90分钟。此课曾由一位班主任执教,满堂气氛活跃,学生有说不完的话,教学效果很好。 诚信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信任背摔”的游戏和《寻找西域男孩》的故事等教学活动,探讨诚信的话题,使学生懂得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性。 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讲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第二步,通过讲述故事《不讲诚信的代价》;第三步,做“信任背摔”的游戏;第四步,分享交流“信任背摔”;第五步,通过PPT讲述《寻找西域男孩》诚信友善的故事;第六步,思想提升——诚信至上。 本课时长为90分钟。此课曾由一位德育教师主导,加两位拓展专业教练当助教,学生们深受感动和教育。 友善教育。通过“交朋友”“人在旅途”等游戏和《人生三宝》等歌曲,使学生在一种温馨的情境中体验友善。 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以歌曲《幸福拍拍手》活跃气氛;第二步,通过游戏“交朋友”,增强同学之间的亲切感;第三步,通过游戏“变脸”,使学生感受人生冷暖;第四步,分享原创校园歌曲《人生三宝》;第五步,分享交流“友善”;第六步,思想升华——与人友善,人生之福。 本课时长为90分钟,由笔者上的示范课,学生结合自身谈与同学之间的情谊感动落泪,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