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学位撤点”应成高校追求品质的自觉行为

时间:2016-04-01     作者:周卫军【转载】   来自:现代教育报   阅读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将面临撤销,并且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据3月27日新京报》)

近年来,我国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争项目、挖师资、抢生源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许多高校专业排行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食堂花样菜式、校花校草大亮相等,无不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力造势。然而,与此相伴的是学术造假、考试舞弊、管理松懈、毕业生质量堪忧之类的负面新闻时有传出,引来全社会对高校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一片质疑之声。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对“学位撤点”的处理意见,正是对高校建设的有力监管。

从公布的“不合格”学位授权点分布来看,不少985、211学校的一些专业位列其中,如北京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点、清华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吉林大学的教育硕士、厦门大学的教育硕士等。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造成这些学位授权点“不合格”原因的解读,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条件,教师不够,不能正常进行教学;第二是相应的教学过程不够完整,不能按学科要求进行;第三是看教学的结果,质量如何。”由此可见,即便是名校,如果贪大求全,不顾学校实际追求短期效益,也有可能会陷入“自砸招牌”的怪圈。

不过,从《通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大部分“不合格”学位授权点是被严厉处罚、勒令撤销以外,也还有少部分是高校自动提出取消授权的。这至少说明已有高校通过自查自纠、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有了改正的意向。这无疑是值得鼓励的,并且应当成为更多高校加强自身建设与监管、提升学校品质与声誉的借鉴范例。

经历此次“学位撤点”事件,更多高校应该从建校理念、管理方式、品质追求等全方位进行反思。如今,“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就算再大牌的名校也难以避免。所以,对于高校来说,与其等待被勒令或自然淘汰,不如勇于改革创新,不贪大求全,在“做精办强”上多下功夫。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