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职业激情哪去了时间:2015-09-04 最近与一位教师朋友闲聊,得知还不到40岁的他就不想上课了,想调到后勤部门,并且已经跟校长打了招呼。我对此感到不理解。因为我对这位朋友比较了解,他向来工作责任心很强,教学成绩也一直很好,在师生中威望很高,是一位有实力、有激情的教师。可是,为什么还不到40岁就想“撂挑子”?在我的追问下,这位朋友说出了实情——他在职称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他虽然干得很出色,但学校的评优选模均没有他的份,县级、市级的荣誉就更挨不上边。“没有这些荣誉,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晋职称主要看证书和论文。”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曾几次找过校长,校长每次都推辞说“名额有限,下次考虑”。同一年龄段的或更年轻些的教师都纷纷晋升了中高级职称,他却屡屡被遗忘。他怎么想都觉得委屈,于是不得不向校长提出转岗的要求。 我没有到过朋友所在的学校,但我却很同情这位朋友的境遇。我不很赞成这位朋友的做法,但校长的做法显然存在明显的不公,使他的激情一次次受冷遇。也许,这位朋友这样做是无奈的选择,甚至是在与校长赌气。他认为:反正再怎么干还是这样,不干了,又能如何?后勤总得需要人吧!别人能干,我怎么就不行?以我的理解,他是希望以此引起校长的注意,希望校长能够与他心平气和地沟通,让他看到希望,他便也好借机再去上课。但可惜的是,校长没有与他交流,就直接答应了他。一位好教师就这样离开了课堂。应该说,这位朋友的做法不很理性,但是校长的做法也显得心胸有些狭窄——或许他明白教师的心理,但偏偏放不下校长的架子,偏偏与教师赌气。如果教师和校长相互赌气,主要责任在谁?应该在校长,在于校长没有容人的雅量。没有容人的雅量,还能做好校长吗?不能保护教师的工作激情,校长如何能够将学校办好? 校长与教师的良好关系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如果校长的做法不是出于公心,学校就会出乱子。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教师们心知肚明,都盯着校长。校长一次次为自己谋利,或搞权力寻租,教师们该得到的得不到,不该得到的得到了,势必会增加教师与教师之间及干群之间的矛盾,伤害彼此的感情。如果教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工作热情就会锐减,学校工作就难以开展,校长的威信就会降低。改善干群关系,首先需要校长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短处,经常思考一下在哪些方面亏待了教师,亏待了哪些教师,下一步怎么扭转局面;其次,校长要充分看到每位教师的长处,用人之长,充分尊重教师,为教师的进步而高兴,多为教师加油助力,让教师干着舒心,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教师上任之初,没有一个不想把工作干好的,都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期望干出一些名堂,成为人人敬重的名师。但是,有的教师工作数年后会牢骚满腹,这是什么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校长没有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没有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或者教师的努力没有得到校长的及时认可。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位孬校长,自然能够“成就”一所差学校。因为在后者领导下,教师们是难以有工作激情和工作热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