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升学压力让教师难减负担

时间:2015-09-04     作者:杨 然【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中考、高考历来都是社会、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不少学校都在围绕升学考试和升学率做文章,由此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压力。

  在规范办学的大环境下,过分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受到了遏制。但是,在许多学校,升学率这根弦还一直紧绷着。据了解,不少毕业班教师每周课时达20节,平均每天要上3~4节课。教师除了上课外,还要面对备课、批改作业、命题等工作。面对毕业班的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教师备课不敢有丝毫马虎,要更投入、更用心;毕业班学生做题多,教师批改作业量大;此外,教师还要耗费大量精力,编制练习题、专项题、模拟题。班主任工作量更大,除了上课外,早读、晚读都有班主任忙碌的身影。睡眠时间少已成为中学教师的生活常态。

  面对中考、高考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都有压力,而这所有的压力最后都会集中到一个点上——教师。正所谓“顶上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于是,各种所谓的“有效措施”都得靠教师来实施。奖励、惩罚、承包都涌向了教师。教师要完成领导下达的升学指标,备课、上课、命题、批改作业、试题分析讲解、解读考纲、考试说明以及培优补差、值班、看班、辅导,所有这些都要做细做好,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前模拟,虽说现在改名曰“模块检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换汤不换药,每次检测完后都要进行考试分析,教学成绩差的教师压力很大,因为有很多眼睛盯着;高考结束后,有关部门会总结,学校更少不了总结,而这种总结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考试分数作为“通行证”的单一性不改变,如果优质教育资源“粥少僧多”分布不均的现状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教师由“升学”带来的过重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就难以消除。治本之策,在于改革创新教育体制,走出“应试教育”的围城。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