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统配招生政策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

时间:2015-09-03     作者:谢晓刚【转载】   来自:教育时报   阅读


  “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在甘肃省兰州市,源于一项涉及全体考生的高中招录政策,让很多中考学子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别样的喜与忧。与此同时,对于兰州中考招生政策的质疑也在坊间流传。(《中国青年报》8月23日)统配招生政策显然不是兰州市教育局的独创。2008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到,普通高中招生要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同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办法。

  在实施统配招生政策前,兰州一些地方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学生基础普遍较弱、位置偏僻的学校学生,就算再努力,也很难考上名校。所以,受升学率影响,个别薄弱学校每年的小升初报到率不足50%。如今,此类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就读报到率不仅稳步增长,而且优质生源也多了起来,关键是学生对于读名校也有信心了。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既是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要求。两千多年前,孔子即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不分阶层,民众均有受教育的权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亦曾希望,“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这些思想者的话语中,都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教育问题不应成为个人发展的绊脚石。得到必要的教育,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亦能够增进社会进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分配力度,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投入,很多地方都实行优质教师交流教学机制,力图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让更多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而兰州的统配招生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既有格局利益者的“奶酪”,也让那些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尖子生”承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通过统配招生政策的实施,均衡了各初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极大地遏制了初中择校现象,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然,教育机会的公平不等于教育平均主义,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实现教育机会的绝对公平。我国依然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太少的局面,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从这个层面来看,统配招生政策不能被看成是简单的“杀富济贫”,只要将统配的比例、降分的范围合理设定,至少在当今的国情下,它有利于调动每所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校间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