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让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成为德育利器

时间:2015-09-03     作者:综合【原创】   阅读


  核心提示:

  实行了十年的《中小学生守则》,终于得以全面修订,这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应该算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件大事。一段时期以来,《中小学生守则》被指“虽然立意高,但内容空洞,实用性差”,或者“语言比较抽象,小学生难懂”,而要求予以修订,使之具有实用性、时代性、可操作性。于今,这种呼声终于落地,这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

  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日前发布。“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一系列全新内容,让曾经“过于宏观”“难以落实”的《中小学生守则》成为真正可操作、易做到的学生守则。

  《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新版《守则》凝聚了广泛共识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守则》制定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

  《守则》保留了2004版《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此外,《守则》还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守则》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小学生守则》诞生历程

  1981年,《小学生守则》发布。

  1991年,《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1994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布。

  2004年,《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合并补充为《中小学生守则》。

  2012年,教育部启动修订工作,将《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即把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并于2014年公开征求意见。

  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

  时隔十年,为什么要修改?

  据《守则》修订组组长、中国教科院研究员邓友超博士介绍说,修订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去年两个“六一”儿童节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提出了“三爱”,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今年又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一些规章制度中去,包括《中小学生守则》中去。

  第二方面是十年来《守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包括理论界、实践界、社会、家长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些“异议”,主要观点是认为2004版的《守则》过于“高大上全”,过于宏观和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实际操作起来当然就更难了。

  第三方面是随着时代发展,孩子们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的身心特点跟十年前的那批孩子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认为一个时期应该有一个时期的《守则》。

  专家点评:新版《守则》亮点多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认为,新版《守则》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例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核心价值观中反映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守则》中均有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我们民族的最大公约数,要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准则,落细、落小、落实,入耳、入脑、入心,《守则》的修订便是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一环。

  2004版《守则》中有些内容比较宏观,不够具体,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具体操作中,有些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在新版《守则》的9条要求中,每一条都有四句补充性阐释,包括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等场景性描述,因此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语言高度凝练,表述更加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接地气,这是新版《守则》的亮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林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特性,每代学生亦有不同特质。新版《守则》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发展特点,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相比之前的《守则》,新版《守则》将原则性规范要求与细节性行动要点有机融合,突出了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时,教育部在印发的通知中也强调:各地可依据修订后的《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版《守则》的指导性要求与因校而异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合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品质、规范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守则》内容涵盖了学生与国家、学生与自然等多方面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重要维度。在此基础上,新版《守则》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学生个体”层面的内容,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实践、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贯彻落实。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