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暴力”事件传递了什么信号时间:2015-08-28 江苏高邮一初中女生被暴打视频曝光,2分钟内被扇脸13次;合肥一高中女生疑因拒绝男同学追求被其泼酒精烧伤……最近,一系列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同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花样年华的孩子怎会做出如此恶劣的行径?我们的教育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缺失?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暴力事件看作单个事件,或者个别“不良少年”的惯性行为。在这些暴力事件背后,往往有着深层次甚至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在笔者看来,问题首先出在家庭教育上。众多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不惜成本,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所谓最好的学习环境:高价购买学区房、重金请家教、托关系找门路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家长一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稚嫩的肩膀能承受吗?而一些家长的攀比心理,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此外,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把“你真棒!”挂在嘴上,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无原则地护着孩子,导致他们耐挫能力差。当他们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时,如果遭遇外部环境的一些刺激,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当然,当下的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老师们往往身不由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成绩,各科老师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使出绝招,比如给孩子加班加点,作业如山。孩子们几乎没有休息日,爱玩的天性被扼杀,天天在题海里遨游。周末也是穿梭于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之间,几乎没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我们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累了!不少成功人士被问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都认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平凡人就足够了。也许,只有到达了一定高度的人,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笔者认为,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思想,更没有权利左右孩子的人生。我们要做的只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条件、当好参谋,为他们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而不是违背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按照成人设计的人生规划前行。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再为自己的名利,把过高、过重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强加到孩子身上。切记要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和特长,让他们在健康、快乐、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健康成长。笔者相信,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就可以有效防止他们身心扭曲,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教育暴力事件的发生。但愿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杜广卿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第十四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