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段的体育教学要从兴趣培养抓起。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具体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技术、技能,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值得小学体育教师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我认为只有教师上课时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学生才能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随意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
因此,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如当他们完成动作有进步时(即使是很小很小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在精神上也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课堂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例如:一堂篮球课,即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并穿插教学比赛,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地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三、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和结合实际。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上体育课,从而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