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教育学区石村小学 侯凤侠 【 转载 】 2017-01-10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并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注重学生阅读,在循序渐进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多读题、会读题的习惯。例如在教学应用题“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二年级参加21人,比三年级少12人,四年级参加的比二、三年级的总数多4 人,四年级参加多少人?”时,让学生自己读题,在读题时思考,找出本题的关键所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2)要求的是哪个年级的人数?它与谁有关系?(3)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哪个年级的人数?(4)求三年级的人数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学生说给同桌听,并互相找出语言中的毛病,再说给全班同学听,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教师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学会说完整的数学:

1. 启发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对于一些算理好像听明白了,但是真的能理解吗?要看他是不是能清楚地将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算法的过程,也就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思维将会得到提高。

2. 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造机会,在动手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等实践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加活动,达到统一和谐。

总之,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学生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小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放心地说,敢于说,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多地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铺好路,搭好桥。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