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呢?
一、活动要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数学”的内涵,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我去买东西”,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管是书上的,还是师生自行设计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类活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四、活动是课外实践的载体、数学价值的再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课本知识的延续和拓展。我的具体做法是: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来收集数学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到课外收集一些相关信息:例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告诉学生“白色污染”是个现实的问题,它对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以环境污染的实例出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他们通过网上浏览、收集信息、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成因、危害等,学生通过自己对网络以及日常生活中各种媒体的接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收集平均每个家庭1天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利用这个平均值去算一算小学生家庭每天、每周、每年使用塑料袋的个数。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认真地收集与白色污染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各小组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数据信息形成学习体会和探究成果:学生体会到白色污染的可怕性,消灭白色污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