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知识结构图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复习知识。现在的电子图书版面容量大,可存储可多版面并存还可以回看并存,因此对于数学课上的总结与复习很实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与复习是数学课中不可或缺的课型。在这类课上,可以利用电子图书,也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强化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总结,形成综合性知识。
二、通过信息技术,体现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动态生成新知识
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数学家的故事、丰富的图形、数学与艺术、趣味数学等,通过点击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你我面前,计算机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通过查阅可以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例如,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时,课本上的是根据等分圆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占整个圆周长的三百六十分之一,学生不好想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体现这一等分圆周的思想,圆周长公式已知,并且还能进一步思考n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串联前后知识,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变式训练,增加练习的质量
数学知识的生成、理解、掌握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应用。因此,应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化、有梯度的练习题,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既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有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对于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数学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生活实际的学习资源,将网络资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用工具。例如在学统计与概率一类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想了解的知识。在讲课时,先让学生自己展示搜集到的内容,同时根据网站上组织的各种投票以及统计图表之类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搜集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代表,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等的概念。同时,搜集招聘中常用到的笔试与面试各占一定百分比的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从而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将数学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课余知识。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