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现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是融洽、和谐、活跃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课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教师如何建构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1. 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赖教师,就不会爱学教师所任教的那门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品质。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2. 营造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营造融洽情感氛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课堂上,教师的态度与语气要和蔼亲切,对学生的观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不管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多么可笑、荒谬,言辞多么尖锐,教师都要耐心、适度地解答。
3. 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独特的功效。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减轻焦虑,冰释误会。政治课教师恰当运用幽默语言,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要让学生掌握提问技能,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综合提问、辨疑提问等技巧,多种形式增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在学习初中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时,可以利用《宪法》的规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利观,正确认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培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与他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