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策略,积淀学生的信息素养,增长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学习品质。
一、 积极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在过去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总结教学做法:
1、形象教学的方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身边的事例来打比方,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让学生了解步骤和方法,学习中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怎样“复制粘贴”的时候,我选定要复制的内容,先用复印机复印内容,再把复制的纸粘贴到位置上,最后,把复制的步骤形象化,让学生对这个方法有形象的记忆,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成果展示的方法。教师要有选择地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的潜质很好,画画的想象能力丰富,就鼓励学生想象,画出想画的东西,再将作品通过教师控制软件展示出来,给予表扬, 激发学生画画的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等,通过展示教学成果,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
3、游戏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和游戏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可以操作的游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例如,教师教学学生指法的时候很枯燥,学生容易不愿意学。
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引入的方法,让学生玩《打字教程》,比赛看谁的成绩突出。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中发现,要有好成绩就要有好的指法,教师再进行讲解指法练习。这样,学生玩游戏就很轻松自在了。再例如,学生上网自己申请电子邮箱,学生一听说申请自己的邮箱,变得可积极了,有的讨论,有的摸索,耐心询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演示的方法。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组织学生都进行上机的操作,让学生练习所操作的内容,了解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例如学习画曲线的时候,必须点两次鼠标才能把曲线画完,教师可以把画曲线的方法在电脑里演示一遍,让学生了解教师操作的过程和步骤,对画线的方法有认识和了解。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处理问题的才能,积淀学生养成好的信息素养,实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1、讲解新的知识。这个环节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将操作的步骤板书,增加备课的力度,重视研究教材,保证将课上得精彩。
2、学生练习电脑操作。这个环节大约25分钟。教师通过练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深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吸收,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课堂总结方法。剩余5分钟时间,教师可以谈话方式进行,组织学生小结收获和发现,教师再总结,让课程轻松愉快完成,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也保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1、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时空,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让学生能者为师。学习能力快的学生可以成为别的学生的老师,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课堂上走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得愉快,学得轻松。
3、教师示范和个别辅导结合。学习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单独示范,个别辅导,耐心教会学生,提示学生,让学生在平和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要学习的内容。
总之,教师要不断带领学生超越自我,不断超越,努力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任务,积淀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