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自然课堂:站在教育的高度教学

时间:2016-01-19     作者:倪士昌【转载】   来自:中国教师报   阅读

推荐理由:“自然课堂”的创新探索是安徽阜阳十中的一种课改担当。自然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常态,追求体验、感悟,追求朴素、天成,追求学科属性、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的平衡,实现了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不断地向教育的本真靠近。自然课堂着眼于生命的长远利益实施教育教学,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全局角度考虑素质教育问题,其本真,就是立德树人。

一个好教师其实就是一个好农夫,他要做的是相信每一粒树种都能长成参天大树,并努力为他们寻找最适合成长的土壤……教育应该是在设法改变孩子的同时让孩子自己改变自己。遵循这样的理念,我校开始了自然课堂的探索。

核心理念:自学自育

自然课堂倡导卓越教学,是以“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为前提,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指向,以超越平庸、走向卓越为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

自然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自然课堂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自然课堂的各个学科、各条渠道、各个环节、各种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个性沿着“自我感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途径,得到较为良好的、充分的发展。自然课堂要求我们改革课堂结构,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课堂能够逐步成为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使学生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然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问题设计决定着课堂质量,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催化剂,是引领学习的路线图,是引领合作的聚光灯,是引领复习的资料库,是简化教学的高速路。对于教师来说,把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以此引领学生钻研教材,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这种方式有时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但容易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倒不如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或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当以上方式都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再给予指导。“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自然课堂主张,采用问题引领导学案的“自育自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操作流程:四步要诀

自然课堂是以四个相互连接、层层推进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载体,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该环节要求教师必须课前认真钻研、吃透教材,在确定好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科学地设计出自学提纲;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带着问题系统预习教材,自主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自学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学,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使自学实践活动得到深化。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教师全面掌控,巡回指导。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我们的体会是,“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学生的智慧力就会越加积极地投入活动”。“四步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参与到深层次学习过程中。

展示点评。首先是分组展示,注重对题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其次是互动点评,点评时言简意赅、思路清晰,对新生成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对学生点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适时点评、拓展。然后是质疑追问,在分组展示、互动点评过程中,全体学生要积极参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方法、思路。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的讲解浅显易懂,同伴们容易接受,产生分歧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这个环节是“四步教学”最精彩之处。

反馈总结。在课堂检测的基础上反思总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知识、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方法、规律,总结、提升。反馈是导学案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愿做、能做、做中有乐。达标验收的习题设计可多样化,如填空、选择、判断、改错、问卷,亦可提问、小组竞赛,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价值效果:生命绽放

自然课堂打破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自然课堂让教师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这种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习行为也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自然课堂气氛活跃,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才能得到展示。在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创造的灵感。

自然课堂的探索让广大教师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了教研的重要性,明确了教研与提高教学质量、教研与专业成长的关系,树立起向教研要质量的观念。通过开展展示课、研讨课、平行课调研等活动,我校教师积极探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前,全校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开题,100多个微型课题顺利结题,教研学习材料100多篇共计60多万字,获各级奖励近600人次,中、高考成绩逐年提升。

自然课堂课程改革已扬帆起航,我们将努力践行自然教育的理念,把学校建设成“明德思远的育人乐园、行健有恒的求知慧园”。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校长)


专家点评

自然课堂的境界

丁 虎

 自然课堂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

自然课堂是生态、和谐的课堂。其生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放。教学内容要开放。书本不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既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课堂也不应局限在教室内,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二是生成。自然课堂要求教师应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注意及时为生成“变奏”,教师、学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种动态生成的“大课堂”中,师生都能体验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三是对话。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发问”的习惯,搭建“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倾听”;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容易将被动的学习要求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动力。

四是包容。自然课堂不刻意要求学生的坐姿,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即可。允许学生有话就说,不必“要发言先举手”。可以“插嘴”,如果“插嘴”能插得准、插得巧,还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上台展示,不必拘泥程式。谁愿意展示谁就上,谁先做好谁就先展示,允许回头修改,允许相互更正,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五是鼓励。自然课堂的教师要把学生切实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在了解、尊重的前提下多鼓励他们,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智”之灯长明,并在民主、和谐的大课堂中尽情地发展自我。

六是微笑。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变“威严”为“微笑”,把微笑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智慧潜入每天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收获“微笑”、收获“快乐”。

自然课堂要求教师一定做到:以学习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不被课本和教参所奴役;以尊重为基础,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仅会灌输和表演;以需要为准则,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以发展为主旨,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

自然课堂需要教师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机械重复的课堂不是自然课堂,要做出灵气来;墨守成规的课堂不是自然课堂,要做出思想来;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自然课堂,要做出个性来;浮光掠影的课堂不是自然课堂,要做出实效来。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教研室主任)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