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家长育儿的喜与忧时间:2016-01-08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新一轮生育潮或来临。一项媒体调查显示,70后成为二胎政策放开后“追生”的主力军,甚至有一些60后也希望通过医疗干预再生一个孩子,“高龄妈妈备战二胎”等新闻屡屡见诸网络。按照医学上的规定,35岁以上就被定义为高龄孕产妇。这也意味着,“追生”的70后甚至60后不但承担高龄生产的风险,还将成为高龄爸妈,其实,受工作、压力、环境等因素影响,晚育的父母如今已越来越多。 那么,高龄爸妈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又有着哪些别样的喜和忧呢?又该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和孩子的心理,做好新时代的“老爸老妈”呢? ■特写 40岁得子 有喜有忧 张女士今年47岁,女儿刚7岁。对于自己40岁生孩子的选择,她表示很懊悔。在她看来“高龄父母弊端多多”。张女士告诉记者,闺女不但会定期提醒他们染发、穿新潮时装,还经常抱怨父母从来不陪她玩喜欢的游戏,不陪她看喜欢的动画片等。 “女儿有时候会说,很羡慕同学的妈妈很年轻,因为年轻妈妈比较新潮,思想也活跃,能很好地和孩子相处,陪孩子疯狂等等。但这些,我们却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好。我们固执保守的60后和00后的她确实存在代沟。”最让张女士感到心痛的一点是,女儿懂事后总是会担心爸爸妈妈陪伴她的时间会比别人短。 除了张女士的困惑外,一些高龄爸妈还反映了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精力不济”。一位42岁生子的妈妈说:“如今我们自己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照顾好一个小孩子是很大的挑战。”此外,娇宠溺爱也是高龄爸妈在育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近40岁才生了儿子,爸爸对孩子特别娇宠,已经不能用溺爱来形容了。”一位女士如是说。 但是也有不少高龄家长表示,“老来得子”对于他们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40岁的刘先生今年初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宝宝。作为一名高龄爸爸,他很自信地认为:“我觉得相比其他年轻父母,高龄父母也会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如今事业稳定的刘先生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可以有很多时间陪孩子。有朋友开玩笑地跟刘先生说,“老来得子就是福,你看起来格外慈爱”。对此,刘先生做出了这样解释:高龄爸妈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所以在爱的方式上更能够把握好度,懂得把握自己的情绪,知道怎样更好地爱孩子。 1问:高龄父母育儿有何优势? 充裕的时间和稳定的家庭关系 对孩子有益 特邀观察员:刘平易(家庭教育指导师)高龄父母的优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时间陪孩子。他们基本事业相对稳定,自由支配时间较多。还有一点,高龄父母在各方面都比较稳定了,特别是对自己的性格、情绪都能够很好掌控,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经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现在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夫妻两人意见不统一,可以说大娃成了试验品。用在二娃身上的教育方式已经很成熟了,夫妻两人也达成了一致。也就是在爱的方式上,更能够把握好度,知道什么时候该爱,什么时候应该遵守规则。 2问:高龄父母育儿问题有哪些? 高龄父母需放平心态 特邀观察员:王宏(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副校长)近期我们的朋友圈几乎被“二胎”刷屏了。对于准备和已经二孩的父母来说,除了家庭经济支出增加外,更多的需要二孩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支出更多的时间、精力。 在准备要二孩的父母中,高龄父母人数众多。这个群体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预期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对孩子的未来规划也更具体。对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显得比年轻父母更高,但替孩子做事、帮孩子完成本应孩子自己亲身实践的事情的包办代替的情况屡见不鲜。 同时,这个群体的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同样较高,择校、择班,甚至有时要求学校更换老师的情况更是时有出现。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预计发展,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提出的要求去做。所以高龄父母需要放平心态,对孩子不要过高要求。如果是两个孩子的父母,更要关注好每位孩子的心理。 3问:如何做好高龄父母? 年龄不是关键 如何爱孩子才是关键 特邀观察员: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每个家庭,父母身体情况、周遭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是早生好还是晚育好,不能一概而论。但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自己还没有长大,不能真切地体会一个新生命意味着什么。但年纪稍大的父母,可能已经有了责任感,并且愿意去研究这个小生命。 至于是否会溺爱孩子,我觉得也不是因为年龄造成的。各种年龄的父母都可能溺爱孩子,这取决于他们对于教育和爱的理解。 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对此的答案,不是由父母年龄不同造成的,而是由于父母对“爱”的理解不同带来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并不是我们的,他们只是借由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孩子是自由的、自主的,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们能自由的发展,而不是把孩子当成我们的一个“玩物”,一个私属物品。这是“爱孩子”的最大区别。 我比女儿同学们的父母可能会大十多岁。但开家长会时,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显得老气横秋而不是我。这是为何?我觉得是心态造成的。一个人是否能跟孩子玩到一块儿不在于年龄高低。很多有童心的老人就能跟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但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可能不知如何跟孩子玩儿。这个差距不是年龄决定的,而是心态来决定的。 转变心态,保持童心 特邀观察员:付小平(亲子教育专家)对于高龄父母来说,由于自己的童年跟如今孩子们的相去甚远,所以在陪孩子一起玩时总会感觉融入不了孩子的世界。 作为高龄父母,究竟如何转变自己的心态,才能既让孩子收获玩耍的快乐,又让亲子互动的效果最佳呢? 首先,就得把我们的心态进行转变,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当我们感觉是自己跟孩子一起玩时,就不会把陪伴孩子当作一种任务,更不会随便应付孩子。同时,我们也会从中享受到早已久远的童年欢笑。 当跟孩子一起玩时,我们需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放下家长的权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居高临下地随便指责孩子。如果父母经常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你真笨”“怎么老是教不会”,孩子也许以后就再也不愿和我们玩游戏了。如果在孩子看来,我们就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大孩子”,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放松,也会更加愉悦。孩子的心是最容易俘获的,关键就是我们自己要永葆一颗童心。 ■综述 做好家庭教育与自身心态的平衡 特邀观察员:武自存(存真国际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首席青少年心理专家)如今高龄父母的成因多种多样,家庭体验到幸福的同时,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与做好自身心态平衡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少孩子私下里会埋怨,和年纪大的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这让家长们在面对子女沟通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亲子关系水平也就是父母与孩子的真实互动关系是如何的。在众多家庭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高龄父母”感觉到自己被孩子嫌弃的现象更为突出。70后的父母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非常看重良好关系维系,也更渴望与孩子形成“母女闺蜜”“父子同盟”的关系模。 这个类型的家庭,父母角色感普遍过强,父母身心全部围绕孩子而转。“为你好”就成了不少家长们的口头禅,孩子分辨不清楚父母是在关心自己还是抱怨自己,他们与家庭的应答方式,被简单分成了“听话”或“不听话”。不听话就是伤害了父母。长期的心理冲突和抵抗情绪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和疏离。如果父母能把眼光从孩子身上分离出来,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和放松。 孩子的心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成熟,也恰恰对比出父母在各方面的一个现实的衰退状态。孩子的朝气蓬勃和看似逆反的冲劲,让父母们的代偿心理与焦虑感随之滚滚而来。 其实,人在40~50岁的阶段会发展酝酿出一次心灵的转变。不要让自己在这种一成不变中变得干枯和无趣。试着给生活融入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这样也会给孩子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也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改头换面提升影响力与信任度的好时机! 孩子不一定非和父母玩到一块儿,能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孩子自我独立的前提。父母要做的是学习如何拿捏爱的尺度,学习把爱共情出去。父母如果自身拥有精彩生活,把日子过得丰富,面对孩子就会更轻松。爱孩子很重要,会爱孩子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