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自由阅读的孩子能思考什么

时间:2016-01-07     作者:黄莉萍【转载】   来自:浙江教育报   阅读

   2015年岁末的一个周末,温州城迎来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与阅读教学相关的教师。他们聚在一起,共同聆听了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曹叔德,爱丽丝绘本馆创办人闫学,江湖人称老纪的北京亦庄小学纪现梅等阅读教学大咖的讲座、课堂。创办仅两年的南方阅读论坛上,阅读教学者们在共同探讨——

   “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二十几个字,并不太复杂的短文言,眼见着课堂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走着——解决疑难字词,理解故事,分析“寓言”这种文体。在温州十二中的周日午后会场,老纪这般传统的、缺乏“亮点”的课堂,着实让听课者有些昏昏然。

  这可是“江湖传闻”总能冒出令人害怕的创意的北京市亦庄实验小学教师纪现梅的课堂?杭州市拱墅区综合教研员王小庆有些不甘心又有些期待地对一旁的省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说:“黑暗之后是黎明,好戏想必即将开始。”

  像是回应王小庆们的期待,在一个让学生们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然后又将现代文回译成文言文的颇具挑战趣味的过渡环节后,老纪“宝剑出鞘”。一则“《邯郸学步》研讨会”的文本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是老纪自创的荒诞剧本,由此师生进入主题的研讨。“是的,主题,这个很关键。”王小庆“如释重负”。

  课堂:从悦读指向思考、批判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句在职业评课人耳中颇不新鲜、不有趣的话语,是老纪的开场白和四十分钟里的重复语。“看见这样一个陌生的我,你们可以提三个问题。”“面对这篇短文,你们有什么问题。”所有提出问题的学生都得到了老纪的特别表扬,即便是那个问她“你今年几岁?”的学生。

  “邯郸在哪里?”“为什么要学步?”“髣髴是什么意思?”对于那些在听课者看来一点都不精彩的问题,老纪依然小心翼翼地寻找值得肯定的地方。“沉闷”过后,重点来了,学步者睡着了,恍惚间,来到《邯郸学步》研讨会。丑女东施首先上场。“东施会说什么?”“东施认为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勇于实践,却被世人嘲笑,对此,孔子会说什么?”“马化腾来了,他又能对学步者和东施说什么?”

  “她在用荒诞剧去诠释、推动原有的文本,加上《东施效颦》短古文和马化腾先模仿后创新QQ经历的文章的师生共读,老纪在用东施的抱怨对原有文本进行解构和反讽,引发学生反思,重构价值观。”王小庆在活动后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这堂课虽然有多余的水分,但依然如一部好电影般,会在你的头脑中萦绕好久,挥之不去,引起你层出不穷的多维思考”。

  “的确,我花了不少时间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甚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看着现代文回译文言文。但我花了更多的时间鼓励他们提问、质疑。”随着教学阅历的加深,老纪坦言,试卷中要考核的那些知识点有着它们自己的意义,不能谈素质就回避考试。“关键是如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字、诗歌之美,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好玩又引人入胜。”每堂课后必反思的老纪坚持一点,阅读课要让孩子会思考,更要开阔思维。

  学会思考,实际上,从南方阅读论坛的一个个课堂中,听课者几乎都能感受到如老纪般对启迪思考的殷殷期待。

  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开展阅读推广已多年,在他眼中,文本阅读后,安全、自由的表达环境才能促动孩子撞击内心、深入思考。当日的课堂上,蒋军晶和学生们通过3张阅读单一起“聊了聊”共同读过的动物小说《岗丘的野狗》。通过阅读单,学生们都写出了他们心中的“让我感到高兴的一件事”“让我感到难过的一件事”“相信什么样的结尾”等。充分交流后,班级还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共同关键词。“从相遇、信任到背影、分开,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读小说,有时候悲伤,有时候高兴,但小说都有转折点,要抓住转折点思考,有些词语不要放过去,要停下来想一想,就能读懂小说真正想表达什么。”

  课程:从“引诱”上路到助生远行

  “在天长小学,阅读是一门课程。”蒋军晶对着场上的所有教师强调,“但这不是一门‘严肃’的课程”。不需要读书报告,不需要教师评判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下,学生只需享受阅读,学会思考。“我们会通过一个个创意活动,比如作家连线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感受文中情感、了解阅读的方法。”蒋军晶说。

  “我们让学生每天都走进仙境。”带领教师一起建起爱丽丝绘本馆的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省语文特级教师闫学这样形容自己学校的绘本阅读课程和绘本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爱丽丝绘本馆已拥有绘本1万多册,远远超出省少儿图书馆5000余册绘本的藏量。“森林、童话、鸟笼和绘本,我们的场馆不是为了参观,而是为了吸引孩子进来阅读。”白天永远敞开大门的绘本馆内,书架也是全开放式的。“书本,随意亲近;文学,真好玩!”为了更好地发挥绘本馆的功能,建新小学还开发了多元的绘本课程。“我们教孩子读绘本,画绘本,开展绘本创作大赛,举行原创作品拍卖会,成立爱心阅读基金给山区孩子送书,开展绘本戏剧展演……”

  “诱你上路,祝你远行”。在每一个热爱阅读推广教学的教师心中,都有着这样一句类似的话语。“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通过阅读应该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甚至往学术化发展。”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曹书德毫不避讳对自己学生那满满的期待和骄傲之情。在北京十一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教室。语文教师曹书德就让自己的教室布满书柜,墙上贴满学生的作品。“不光是他们的随笔,还贴学生的篆体字、绘画作品。学生画的建筑、服装设计图,漫画诗歌都贴。”在曹书德眼中,阅读就是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写的事。

  北京十一学校的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研发的课程体系,高中基础语文共10册书,每册4个单元之外都有专门的写作指导和名著导读。科学与文明、物与理、描写与表现、山水哲学、新闻与评论、人物传记、传统与现代、鲁迅专题、人与自然……每个单元,不是话题、专题式,就是关注知识能力。“每周我们有3节基础语文课,学生们还有2课时的自选语文的模块学习。”但这样的学习模式依然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求。比如学生谢安琪——“她思考问题的速度实在太快;她在课堂上绝对不能安静,有了想法就要滔滔不绝地说;她读的书又多又杂;她写的文章很独特……”

  “我决定把她‘赶出’教室。” 

  被“赶出”教室的谢安琪有了以下特权:课堂上可不服从统一的安排,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下课后与语文老师单独交流;自由阅读,每读完一本书跟老师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每读一本书,写一篇综述,一段时间后举办专题展览。实际上,在十一学校,有个可以不服从教师课堂的语文自学社,专门“收纳”像谢安琪这样的学生。

  而不同于像谢安琪3个月自由阅读17本名著、巨著,写出17篇达20余万字综述这样的“超大容量”的阅读,曹书德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也同样在阅读后的深度思考上不断行进,“高中3年,每位学生都会有5本阅读文集”。

  “实践证明,少一些练习,多一些阅读和思考,孩子们的语文高考成绩只会更好,将来的人生道路也会走得更宽。”曹书德认为,当学生比老师还要优秀时,教师才能问心无愧。

  教师:引路者的快乐在哪里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要给学生人文素养,就要解放他们。”在曹书德眼中,解放学生,同样解放了教师自己。

  1998年,四川新都一中语文教师夏昆开始将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电影欣赏等纳入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我和学生是朋友,好的东西就可以分享。当孩子们的生命打开后,求知欲更强。”带领学生阅读、欣赏、思考的夏昆认为,一定要在学生面前开一扇能看见世间美好的窗户,他守护在窗前,谁想堵住这扇窗子他就要战斗到底。“这是对生命的关爱和灵魂的支持,一名会反思的教师能从中得到幸福。” 

  “读《落叶跳舞》,树叶落下去,那就是死了啊,为什么他们还那么高兴呢?”

  “因为这是它们唯一的舞蹈机会,因为化成泥能重新回到大树里……”

  “是的,它是快乐的。”

  “孩子们创作《落叶跳舞》这个舞蹈,是快乐的基调。”

  “孩子们到动物园去游学,看到的都是秋天的、快乐的树叶。”

  “秋天里的一棵树,一天一天,它有着怎样的变化?每一个孩子,拿起相机,每一天,坚持拍照,记录。”

  “然后,他们进入他们的宫殿——树灵宫,重启新的生命旅程。于是,剧本的题目出来了——《树灵宫之旅》。这是孩子们的创作。”

  “课下,孟莹送我一本她自己创作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

  ……

    引用的都是老纪记录下来的育生笔记。这些,是学生们的快乐,更是老纪的快乐。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