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欢迎“内容创业者”

时间:2015-12-04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总编李径宇【转载】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43期   阅读

  总吸雾霾肯定受不了,总看垃圾内容也受不了。今年下半年以来,微信订阅号的吸粉能力开始衰减,一是公号内容同质化劣质化严重,一是公号内容多得让人应接不暇。现在能做到让读者主动打开的公号非常之少,大多数时候,读者都是根据跳出来的标题或朋友圈推荐来选择读转。精品号与“搬砖号”的分野越来越明显,很多“搬砖号”主开始考虑向精品号和原创号转型。

  “搬砖号”并不一定是劣质号,正像文摘类杂志一样,它能够用最低廉的成本通过海选聚结最吸引眼球的文章。但是,因为各家内容原创平台对于版权的保护,和微信平台本身推出来的原创保护措施,使得这些号处于尴尬的境地。既想做大,又不敢做大,因为篇篇都是10万+的公号,最容易引来版权官司和举报。假使一个原创公号发的稿子阅读量才几千,而你重新起了个标题转载后阅读量暴增,原创作者不是悲欣交集,就是恼羞成怒。

  “搬砖号”既然做不大,就需要改造成原创号。但有三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一是你有没有原创的能力,二是原创并不等于高阅读量,三是能不能负担得起原创的成本。当一个公号进入拼原创的逻辑,那么面对以原创为王道的传统媒体,它的胜算不会太大。

  “搬砖号”的前景要么是继续保持小作坊,随着微信公号风口的消失而式微,要么是痛下决心,和原创能力强的媒体机构及财力强大的内容公司结盟,营造社群化以维持粉丝的活跃度和粘合度,进一步设计友好型电商,以获得广告之外的收益。带着数量不菲的粉丝,引入专业团队以打造原创内容的运营者,可谓是新一波的“内容创业者”。

  但是,作为传统的媒体机构,显然和这样的内容创业者很难无缝隙对接。很多人认为,传统媒体的机制是障碍,其实这不是主要问题。已经市场化生存了二十年左右的传统媒体,体制已经有足够的灵活度。关键问题在于,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能否满足自媒体的传播需求。

  可以看到的是,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放在新媒体平台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赢来高阅读量,大多数内容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原有的纸媒内容一般建构在相对自成体系的闭环当中,读者对内容的反馈间接而迟缓。很大程度上,编辑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内容,只要里面有几篇好稿,读者就会连差稿一起买来消费。这种被动阅读模式,使得纸媒里面长期存在无效稿件。因为读者的反射弧太长,如果一个编辑部没有自净机制,低阅读率稿件会越来越多而不自知。现在读者变成了主动阅读模式,原有的不痛不痒的稿件会被他们自动屏蔽,稿子鱼龙混杂的情况立刻就见显露无疑。

  当然,就像人们批判电视节目收视率和电影票房一样,以阅读量和转发量马首是瞻的稿件评判标准也是有缺陷的,但这已经是最接近公平的方法。确实不能排除有些稿子质量很高致曲高和寡,但假使它不具有传播能力的话,能叫做好稿吗?传播是媒体的生命线,无传播不媒体。编辑部公认的一篇好稿,若得不到有效的传播,绝不是读者出了问题,而需要检索一下稿子究竟在哪方面还有缺憾。

  比较新媒体直观的阅读量和粉丝量的快速刺激,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稍显钝感。现在恰逢其时,传统媒体人可以借助新媒体的特点,进一步激活和重塑传播体系。一个选题首先具有传播价值,才具有新闻价值和采写价值,一个角度必须具有传播价值,才具有表达示现价值。没有传播价值的选题和角度,也许是理论界和史学界的好选题,新闻媒体绝不该纠结于此,不该一厢情愿的做孤芳自赏派。

  如果做到了基于传播的内容体系的重塑,对于原创作者来说,媒体就没有了新旧之分。而重塑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校正和自我剔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创作者也是“内容创业者”。作为传统媒体机构,我们态度鲜明的支持“内容创业者”,既愿意创造各种条件欢迎已经有所成就的自媒体同仁加盟和合作,也鼓励编辑部内部进行内容创业。当编辑记者成为一个“内容创业者”,就得从自己的专业性上更下功夫。不管是做时政、财经,还是做文化体育,若做不到最大可能的专业性,很难形成持久而有公信力的传播力。对于具有产品思维的“内容创业者”而言,专业性和传播性,二者不能偏废。若只一味强调传播,容易滑向媚俗的境地,但现阶段对于传统媒体人而言,恐怕有必要矫枉过正,先得放低身段真正回归到“传播者”角色。

  这两年已经有相当一批媒体人,迈出了“内容创业 ”的第一步。他们要么以一己之力,给供职的媒体创造了一个粉丝量巨大的公号,要么跳出媒体机构,成为自媒体人。但是,若要使自己的内容具有长久的生产力,恐怕时间和精力都会亮出红牌,因而,背靠机构搭建以自己为核心的专门团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所谓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伪边界,因为大量“内容创业者”的出现而被打破,未来,这样的“内容创业者”将更加凸显价值。他们失去的是表达成见,得到的是整个鲜活的世界。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