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有许多隐喻,这些隐喻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思想。
有人把学校看成一个家园,这很容易形成家长制作风;有人把学校看成花园,那么管理者、教育者便自以为是地以“园丁”自居;有人把学校看成工厂,学生则是工厂里的产品;还有人把学校看作军队、超市……“另类校长”郑杰则认为,理想的学校是一棵树——校长是根,为学校提供发展能量(主要是办学思路)。制度(高层次的是文化)是干,好的学校应该有相对固定的制度文化。职能部门是枝,枝是经常变的,如同职能部门的不确定性,但职能部门的作用能不能有效发挥,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师是叶,进行光合作用。学生是花朵和果实,花和果不可能永远在树上,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这棵树……发展就是拓展自由的过程。一个人能力强了,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有相对的自由。学校也是这样,具备了相当强的扩张能力、增值能力,那么,就能极大地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度。更重要的是,学校要由外延式的发展转变到内涵式的发展。
管理思路最重要的是要给学校一个合理的定位,也就是明确所处的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质量阶段”,二是“效能阶段”,三是“人本阶段”。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学校属于质量阶段,少量的精英学校是效能阶段,而人本阶段离我们的距离太远,还有“至少一百年”
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