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全国高考成绩陆续正式公布,“状元”再次成为热门词汇,这一次,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起了关键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高分考生予以关注、表示祝贺,这样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而言,在“状元”之外,其实平均分、上线率等等数据更有意义。对于个人而言,高分固然意味着升学前景可喜,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学生后期的发展又如何能与考分划等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高考大门重启,成为人们改变命运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但30多年过去,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身处一个包容、多元、开放的社会,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成才、发展,都已不是只有高考这一“独木桥”。
高考固然是一场大考,但在人生和社会的考场上,走过高考时间,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对教育而言,应走出分数崇拜和升学率指挥棒的误区,为人的全面发展
创造更宽松的平台;而对整个社会而言,更应用公平正义的力量,打造包括高考在内的多元化上升通道,让现实的阳光以更多角度照进每个人的梦想。
“状元”这个词不应再热了。更为关键的是,各方人士都要跳出紧盯“状元”的教育目标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外部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人们的习惯思维也需要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