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专家支招: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文

时间:2014-12-26     【转载】   来自:现代教育资源网   阅读


  “孩子一提作文就头疼,磨叽半天也不下笔”“我闺女也是写作文非常啰嗦,总说不到点儿上”……孩子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家长关注。但很多孩子却无从下笔或者离题万里,令家长十分发愁。本报一位读者倾诉了类似问题,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的吧。

  读者张女士给本报发来一封求助邮件,信中提到,她的孩子即将小升初了,却仍然不会写作文。张女士非常着急。原文如下:

  我家孩子强强11岁,上小学六年级了,但他的作文水平似乎还停留在二三年级水平。我也给他报过作文班,也请过家教,一年花了一万多,但感觉效果不明显,当时课堂上会写了,但下次又不会了,所以就没有再继续。

  他的主要问题是事件写不出来,全是大白话,啰嗦半天还是说不到正题上,感觉很没有条理。昨天让写一个“小伙伴”的作文,结果他写了一天,还是写得不理想。

  这样下去,到初中估计就完全跟不上了。我家楼上的一个女孩,刚上初一,成绩挺好的,但也就是写不好作文。是不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是一个写作文的转折点啊。

  我也知道要多注重阅读。强强也是爱读书的,但基本是走马观花型,匆匆翻完,不会说去再读几遍。他也不太喜欢背诵,学校课本上的也是前面学后面忘。知识量太少了,可能也是作文写不好的原因。

  我是学工科的,自己语文方面比较薄弱,也不知道如何辅导他。所以,我特别着急。我想问,在孩子即将小升初的情况下,该找什么样的老师来帮助他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又怎样帮助孩子呢?

 

  贵在积累,静待花开

  梁佳煜(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能够感受和理解从孩子到家长对于写作方面普遍存在的焦虑。但希望家长能够调整心态,更加专注于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体味乐趣,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结果。强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孩子身上,最缺乏的就是“平时的积累”。

  所谓积累,不单纯指笔头好词佳句的积累,还包括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对于生活的丰富感悟。习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习作的核心是“我手写我心”,即要达到心中有话不吐不快的境界。这其实不难,阅读和生活是习作最好的老师,珍视这种学习资源的过程,孩子就获得了提高。

  一是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生活中还可以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记在随身带的小本上。日积月累,作文中表达的语言也会不落俗套。

  二是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和梳理。

 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孩子们会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依赖家长或者网络。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深入生活去积累素材。写日记、写观察笔记如果觉得困难,以写微日记(三言两语式评点)、做图文并茂的心情日记等形式为主要途径,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最核心的、最触动自己的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习作素材就变得有血有肉。

 

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