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感市2014届高三“二统”语文试卷作文题解析时间:2014-03-02 二、写作提示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这类有一定思辨性的材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写议论文,所以,议论文肯定是此次考场作文的主角。 如何写好议论文?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思: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选用哪些论据?如何使用论据?有人说先打个腹稿,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草拟一个“构思提纲”更好,那样可以有效控制因为紧张而产生的行文随意性。然后才是考虑和进行开头、结尾、语言把控的问题。根据历次作文判卷情况看,学生考试作文模式化倾向明显,比如论据的高度类似,结构的大致一样,语言表达上的所谓文采等等:这样的文章难以企望高分。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套路,但是千万不能写成了“国标舞”;文采是学生语言修养的重点内容,但是一定不能追求没有严密逻辑思想的语言外壳;论证过程是议论文的核心,学生必须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论证”不同于数理逻辑中的线性“证明”。根据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实际情况,议论文备考重点应该突破审题和论据表述这两个瓶颈,只要老师做出“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性修改,大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增分效果。 本次作文选写记叙文也是很好写的,就是把审题得到的“思想主题”融合在具体的完整叙事中。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实:有的人遇事就发长篇大论,直抒己见;有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让事实去说话,以行代言。所以,善于观察思考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去完成议论文的说理任务。我们读过的小说、寓言故事,哪个不是大道理的载体,哪个不让我们读后击节称赞啊!当然,写好记叙文,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构思上“提纲”不可少,如文章中心、记叙要素、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严防动笔后信马由缰而不可收拾;二是“自我警示”要有:如篇幅范围、人事真实性、情感事理的自然性等,努力写出“农家乐式”的清新文章;三是追求境界,力求突破自我,直指高分(相对和绝对)目标。近年来高考记叙文屡被鼓励,好的文章也被公布,选择写记叙文不是时髦问题,应该是明智之举。 三、教学建议 作文备考不能有临时抱佛脚的侥幸行为,写下水作文、搞作文精细指导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习惯。“春江水暖鸭先知”,不下水就不知。现在命题专家们的笔头功夫深,一线老师们往往会讲不会写,教师不能深味运笔的酸甜苦辣咸,你的指导就更对不住学生的“症”。有过高考阅卷经历的老师与没有这个经历的老师相比,指导的方向、方法、重点会大有不同;常动笔的老师与不动笔的老师相比,指导的侧重点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其道理是一样的。 在已经倒计时的情况下,作文备考可以这么做: 1.坚持“小手术”原则。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到现在作文都已经形成了写作习惯(尽管差异很大),如果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作文方法技巧统统告诉他们,往往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将计就计”地指导学生通过“小手术”来提升作文的“精度”,效果会更好。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作文修改“结对子”,通过互相修改、互相参照、互相提醒来促进提高。 2.找准通病集中治,个体顽症单独疗。每次考后,老师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及时摸准学生的作文“通病”,并及时给予方法讲解与问题纠正。对于重点对象,老师要花精力做个体指导,这个时期的个体帮扶,绝对能够起死回生或锦上添花。 3.细琢磨考试趋向,少误导学生思想。“注意考试动向”是备考期间领导老师们的一句口头禅,但是对于作文来说,所谓“动向预报”基本上是“多余预报”,因为,基本功好的学生,什么“动向”的作文都能通吃;对于基本功一般和不好的学生,总是讲“动向”更会让他“迷失方向”。这么多年来,作文考试的“趋势”是一致的:在检验和引领学生认识、思考、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且越来越摆脱“假大空”的说教(道理与个人联系密切了许多),作文自由度、包容度更大了。所以,坚持巩固基础,绝对是上策,切不可给学生误导。 4.万物土中生,文根在课文。新课改教材阅读容量很大,学生接触名家名篇的机会增多,传统名篇才是作文的最好范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千字文学写作的方法,向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找素材,从自我的体会中感悟道理,宣泄情感。《满井游记》是一篇游记,但是又不仅仅是一篇游记吧?如果我们注意尝试探究,运用它的叙事模式、写景模式、说理模式和平实的语言风格来写作,记叙文写作就成了可以放心的事情。如此例证,在我们的教材里比比皆是,这哪里是那些“作文选”可以比肩的啊! 总之,高考是件严肃的问题,备考必须慎重对待。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历来广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甚至诟病),似乎人人都可以去见仁见智一番,每次考后都会引发一次舆论地震。我们语文老师面对这种喧嚣,要有自己职业的专业的现实的思考,再刁钻再困难,我们也要去应对。一线老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探索与追求,更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感悟与坚持,任何没有自己实践做基础的“新思潮”我们都有慎重对待,预防学生邯郸学步,主要是预防老师的无所适从。 前些时,安陆一中李宝民老师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群”里发言:“抓紧语言文字不放松,‘披文以入情’,引导学生玩味文字语言,学习范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一高二时,让学生认认真真读书,扎扎实实积累,老老实实写作,可谓功德无量也!……倡导‘工笔’式教学,规避‘写意’式上课!” 我很欣赏李老师的公开表态,权引用来作为本文的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