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时间:2016-11-29 一、考试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学生应“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关于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题目就是对这一规定的有效的落实。
二、什么是“炼字”
据说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炼字”,或曰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我们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炼字艺术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某字与其它某字比较,孰优孰劣?
(二)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一般答题步骤
1.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
2.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真题例说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07广西柳州、北海卷)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分析:解答此题,先要肯定“最”“绝”二字妙在哪里,(步骤一)并展开想象和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步骤二)从而说出这两个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步骤三)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联想)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四、07中考炼字艺术题目的呈现形式及解答
(一)炼动词类
1.根据你的感受,参照示例,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下列诗句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3分)(07天津人教四年制中考第29题)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示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感受:“随”字写出群山渐渐退去,眼前出现一望无际的原野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初见平原的新奇、欣喜之情。
答:“邀”字写出了诗人独酌索然而举杯仰头邀请明月(句意),(1分)与月、影共饮的情景(文意),(1分)表现出诗人的孤单、寂寞的凄凉(主旨情感)。(1分)
2.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做12题。(2分)(07襄樊课改区中考第12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麓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妙在美景(文意)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句意),(1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主旨)。(1分)(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3.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安岳县07年九年级毕业学业考试第5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含义),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含义),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手法)。(4分,各2分)
4.阅读下面的诗(07河南高中学业考试第24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答:(从炼字的角度)“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含义),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分)(07浙江义乌第17题)
春游湖 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用拟人手法(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表达作用)。(2分,指出“拟人”给1分)
(二)炼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类简例
1.山中与幽人①对酌(07浙江嘉兴第18题)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唐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
答:三个数量词“一杯”构成反复(手法),极写饮酒之多(含义),表达作者之痛快酣畅情怀(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07河南中招第22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2分)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手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含义),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表达作用)。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2分)
3.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07南京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第6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句意),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主旨)。(意对即可)(2分)
五、中考炼字艺术题仿真练习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3.“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4.倾城
5.D
6.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7.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