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湖畔忆清照时间:2025-02-08 进入11月,大地一片金黄,望着飘零的落叶,思绪不禁悠悠绵长。难以忘却今年 7 月,有幸与妻子共赴济南,来了一场半日之游。归来之后,常常忆起彼时的所见所感所想…… 记得当时我们正在趵突泉景区里,看到有李清照纪念馆,于是怀着景仰的心情,急不可待地走了进去。当看到郭沫若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和“一代词人”“传颂千秋”匾额,“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对联,加上小小庭院中精巧别致的假山泉水,站在芭蕉海棠树下,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等千古名句,眼前仿佛看到一代才女正在倚栏簪花,浅吟低唱。对着纪念堂里执扇拈花莲步轻移的画像和“藕花深处旧时影,柳岸池边画里人”,一种敬意油然而生,这是我心慕的女神啊!于是我虔诚地行了鞠躬礼。在被反复催促下离开时,我还默念着那些直击心扉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离开趵突泉后我们到了大明湖畔。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这里的荷花非常多,几乎绕湖一周,近岸处全是荷花,白色红色各自盛开,一直铺展到湖心。荷花的花瓣有手掌般大小,更奇妙的是,其他地方见到的荷花都是单层花瓣,这里的却是多层的,花瓣挤挤挨挨,里层的花瓣爆裂一般把外层的炸开。硕大翠绿的荷叶亭亭如盖,下面锦鲤往来嬉戏。我想此时如能置身藕花深处,那将是怎样的惬意舒畅!因为有了大明湖的荷花,才有了李清照脍炙人口的诗句,因了那些百读不厌的诗句,才有了清代一帮文人墨客引经据典推选藕神时,李清照毫无争议当选的结果,有了藕神,才有了大明湖畔的“藕神祠”和“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的写照。看来对李清照的推崇乃是众望所归。 在藕神祠门外垂柳下,我和导游等人一并谈起了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北宋1084年生于一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苏轼的学生,跻身“苏门后四学士”。李清照自幼聪慧颖悟,在家庭文学氛围里耳濡目染,很快表现出诗文音律天赋,在她的诗句中一位天真烂漫愁思百结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将婉约派词的创作推向又一个高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十八岁时和一样出身高官家庭的赵明诚结婚,婚后致力协助赵明诚编撰《金石录》。因为朝廷派系之争,李清照及丈夫两个家庭多次遭受变故,加之夫妻二人收集大量碑拓古籍等,生活一度窘迫。1108年夫妻二人回到赵明诚老家山东青州,在这里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后赵明诚被朝廷启用,先后在莱州、淄博等地为官。靖康之变后李清照被迫搬家,忍痛将所收集的大量古籍文物精挑细选后忍痛舍弃变卖,将特别珍稀的文物古籍少量随身携带,大量的保留在青州老家,金兵攻破青州后留在家中的被化为灰烬。1128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因任内遭遇兵变处置不力,赵明诚被罢免,还有一种说法是金兵攻打江宁城时赵明诚弃城而逃,从而留下一生最大污点。其后李清照陪赵明诚赴芜湖,经过项羽自刎处时,想起赵明诚所作所为,有感而发作绝句一首“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读罢此诗,觉得是在讥讽他自己,羞愧难当,加之身患疾病,不久就去世了,这可真是“女豪杰气死真丈夫”。安葬丈夫后,李清照大病一场,病愈后为保存文物书籍,她颠沛流离,奔赴洪州、台州、温州、越州,这几年文物古籍散失十之七八。1132年在杭州身患重病,恍惚之际再嫁张汝舟。岂不知张汝舟所觊觎的是赵明诚李清照早年收集的藏品,婚后发现李清照并没有多少文物家产后立马变脸,对李清照谩骂殴打,李清照决定与张离婚,并向朝廷举报张汝舟营私舞弊等罪行,朝廷将张被贬官柳州,李清照的离婚要求也获批准。但依宋代法律,妻子告发丈夫是要判刑的,李清照也因此入狱,所好的是有亲友故旧斡旋搭救,李清照被关九天后即获释。此后李清照继续致力《金石录》的校勘整理,完稿后,李清照将倾注夫妻二人毕生精力的《金石录》捐献给了朝廷。晚年时期,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其内容大多反映辗转漂泊的生活和国破家亡的愁苦。1155年一代才女在孤寂中辞世。 李清照一生无儿无女,留给后人的是诸多熠熠闪光的诗句和与其丈夫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文献巨著《金石录》。千年以来,人们也没有忘记那位好酒好赌风流不羁的才女。为表达对“千古第一才女”的敬仰怀念,后人在章丘、济南、青州等多处建有纪念馆。 微风吹过风光旖旎的大明湖,送来淡淡荷花的清香。那些还没有被兰舟惊起的鸥鹭或者鸳鸯这时躲在那一片荷叶下喃喃私语呢?……沉浸在对李清照的隔空交流中,我已是沉醉不知归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