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岱学刊》刊稿格式时间:2023-01-11 一、正文 论文以不超过15000字为宜。 正文须附摘要、关键词和作者。 摘要,以 2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3~ 5 个。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工作单位、职称职务和研究方向。 另,请附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和E-mail联系方式。 二、引文 引文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 引文加注释,分夹注和脚注两种格式。 (1) 引用古籍,如先秦诸子可使用夹注,其他文献应使用脚注。 (2) 直接或间接引文中,凡说明其来源出处者,称为“ 资料性注释” (Reference notes);凡做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者,称为“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 。 无论哪种注释,一律采用脚注( 即页下注) 。 凡用脚注者,注释序号用①②③......,采用每页重新编号 方式。 三、注释 注释须合乎规范,具体标注情况如下。 1.专著:作者/书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第一次出现以上各项须一一注明,如: 江林昌:《考古发现与文史新证》,北京:中华书局, 2011年,第200页。 第二次出现,简化,只注明作者、书名、页码,如: 江林昌:《考古发现与文史新证》,第200页。 中译本著作,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题名之后,如: [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20页。 2.析出文献:作者/篇名/文集。如: 钟肇鹏:《思孟学派简论》,见《儒家思孟学派论集》,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第87页。 3.古籍: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4.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 (1)期刊:作者/文章题名/期刊/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引用中国大陆以外出版的中文期刊时,应在期刊题名后括注出版地。如: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新青年》第2卷第6号,1917年2月1日。 吕妙芬:《阳明学讲会》,《新史学》(台北)第九卷第二期,1998年6月。 (2)报纸:作者/文章题名/报纸/出版日期或卷期/版次。如: 李学勤:《清华简〈耆夜〉》,《光明日报》2009年8月3日,国学版。 5.外文文献: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如英文文献: James Legge,The Chinese Classics,Vol,Ⅲ,“Prolegomena”,Taipei:SMC publishing Inc.,2000,p.198。 Herrlee Glessner Greel,Confucius,the man and the myth,New York:J.Day Co.,1949。 6.未刊文献:作者/题名/属性/编号/收藏单位/页码。如: 代生:《考古发现与楚辞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第25页。 7.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其标注项目与顺序:作者/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通讯》2006年第1期, http://www.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ID=199. 8.转引文献:作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如: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9.间接引文:间接引文通常以“参见” 引领词引导标注项目,应标识出具体参考引证的起止页码或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如: 参见安作璋、王志民主编:《齐鲁文化通史》,远古至西周卷,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18-229页。 10.内容性注释中的引文:内容性注释是指对正文中的术语、概念、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很多情况下,内容性注释中又出现引文,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都需要标明资料出处,标注项目与顺序与资料性注释相同。如: 金毓黻曾说:“论学首贵析理”,而论事则“需兼及情与势;情浃而势合,施之于事,无不允当也”。见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第1册,1920年3月18日,沈阳:辽沈书社,1993年,第11页。 本刊地址:250014 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海岱学刊》 编辑部 可将电子版投寄本刊邮箱:haidaixuekan@sina.com 编辑:李秀亮、刘爱敏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 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