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火车站时间:2025-01-29 在我的家乡张家口市主城区的东安大街上,坐落着一处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楼前有一个小广场,那是张家口北站的旧址,也是几代张家口人的共同记忆——当地人习惯称之为“老北站”“火车站”,其实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张家口站,也是大名鼎鼎的京张铁路的终点。2019年3月1日,这座喧闹了110年的火车站终于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只有楼房墙体上斑驳的油漆还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多少年来,张家口人的生活从没离开过这座老地标。北站向东走10分钟就是世纪供销商厦、东安批发市场;向西走15分钟就到了百货大楼、展览馆。小时候,北站不大的广场上总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门口等着拉客的三轮摩的把本就不宽的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三元一位”“五元一位”……这里每天都要上演几十场“抢客大战”。后来,停在站前的三轮摩的大多换成了一辆辆出租车,生意照样火爆。而我家呢,搬了两次也没离开老北站这个圈儿。 北站是我记忆深处的牵绊,是一个孩子对亲情的初印象。每当妈妈牵着我的手等在出站口,我就猜到住在乡下的姥姥要来看我们了。姥姥个子高,身子结实,单肩挎着一个尼龙袋,里头装满了老玉米、红薯和山药蛋。但提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农村老太太来说是绝对不够的,手上非得再捎上一捆大葱或者一个塑料编筐,里头装着手工缝制的小褥子、小被子。见到我后,姥姥会稀罕地把我从妈妈手里“夺”过来,不停地问我“凉不凉、想没想她”。记得当时在太阳的余晖里,我们三人一起行走的身影贴得好近、拉得好长。 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坐高铁穿梭在城区与县区之间,得益于此,我能够好好地观察位于站前西大街的新张家口站。车站有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从外部看,车站顶部呈弧形,与城市西北角大境门的拱门遥遥相对。车站主体为白色,呼应着冬奥之城张家口独有的雪上风光。内部空间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便利。 从小到大,我习惯了从北站坐上绿皮火车,晃晃悠悠数个小时到达目的地。而现在的张家口站以高铁动车为主,我到姥姥家也只需要不到20分钟的时间。 只是如今的姥姥已经变得佝偻、瘦弱,我却高大结实了起来。每次接送姥姥时,我一手拉着她的手,一手拎着土特产,带她穿过如织却有序的人流,坐上可调节高度的柔软座椅,惬意舒适得很。 现实生活中,家乡诸多的老一辈人还对北站的停用抱有些许的遗憾。但我有时候会想,从老北站到新张家口站的变迁,不就像姥姥与我之间的变化吗?老北站有了100多年的岁月,帮助这座塞外山城变得愈加繁荣、兴盛,而我们这些百姓也从中获取了收益、实现了成长。现在,新张家口站又成为这座城市腾飞的新起点,她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十分便利便捷、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她也是传承发展的最好见证。谁说我们会遗忘那张售价3.5元的粉色车票?不信你去看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点的老北站旧址!谁说我们会遗忘铮铮铁锤敲出的奋斗历史?不信你去城区南口段的火车文化公园走一走! 或许有一天,蓝色火车票也会成为历史,但张家口人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