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之花在校园华丽绽放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在石莲子中学餐厅,全体学生正齐声背诵《弟子规》。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越餐厅,穿过教室,在偌大的校园里久久回响……每餐前集体背诵《弟子规》已经成为石莲子中学特有的文化特色。
新年伊始,石莲子中学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品德修养,积极相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把国学教育迎进校园。一时间,学校如一夜春风来,处处绽放开美丽的花朵,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国学气息。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诚然,国学教育一直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热,初中冷,高中更冷。尤其国学是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它博大精深,就像一座山,而我们不过是蜉蝣而已。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国学文化融于学校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国学并爱上国学呢?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色教育方案。
根据学校的实际,首先解决教材问题。目前各地推行的国学无统一教材,许多材料鱼目混珠,不成体系。学校为此统一印制国学教材,《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孝经》等,并定制独具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供学生使用。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国学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以思品、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为辅,进行学科渗透,组建一支国学教育师资队伍,对老师进行系统培训。并且聘请局及市内外专家咨询组,对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其次,就是持之以恒。坚持落实每日一读、每周一课。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古诗文经典的初步感知能力,每天十五分钟的诵读不仅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塑造优雅人格,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开发智慧潜能。如今,置身校园,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你犹如置身远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些穿越千年的天籁之音,必将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进而馥郁芬芳。
在诵读活动开展的同时,学校还广泛开展书法、美术等国粹的教育。根据师资条件,利用体育课或大课间,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活动。通过活动小组开展中国舞蹈、剪纸、科学技术等健身益智方面的学习和活动,努力弘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定期举办朗诵、演讲、知识竞赛以及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弟子规》操,它从礼、仪、孝、敬、德、诚等方面培养学生敦厚善良的心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
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社团活动、重大节日、报告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各班的国学经典诵读情况纳入文艺汇演进行考察。不拘形式,大胆创新,以国学文化立人,做优秀的现代中国人,表达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学校定期开展“国学标兵”“国学小名士”“国学小明星”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国学学习的积极性。
国学教育,理解和实践比死记硬背更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一进石莲子中学的大门,你就会被浓郁的国学气息包围。校内的宣传栏上都是国学的身影;广播里不时地传出《三字经》的诵读或是感人的小故事;每班的黑板报都留出一块国学专栏;走廊墙壁上随处可见国学标语,真是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在育人。国学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会发现学生的礼貌用语多了,笑容多了,自我检讨多了,孝顺父母的多了,关爱他人的多了……班主任普遍反映,班级管理也轻松多了。国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学生家长们也都难掩心中的喜悦。以前说两句就顶嘴,现在都主动找自身原因了;以前千方百计报辅导班,现在回家就能主动学习读课外书了……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根深才能叶茂,如此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好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大众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已经明白了人文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学教育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一所国学氛围浓厚的学校,必定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石莲子中学的国学教育必将会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