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四个方法

作者: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北舍小学 孙 辉 【 转载 】 2017-01-13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培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设环境,培养孩子的创新兴趣。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由于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因此我们应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孩子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孩子提问,并引导孩子。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孩子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去寻求答案。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各样的提问。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我们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这类话语应力求禁止。二是欺骗搪塞。有时对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了,但又怕丢面子,就胡编乱造一些所谓的答案来欺骗和搪塞孩子,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会影响我们自身的威信。三是解释得太深太难,让孩子听不懂。这三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创造精神的培养。对孩子的提问,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三、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想的好习惯。家里买了一条鱼,可问孩子:除了蒸以外还有什么吃法?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你还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树倒了,菜淹了,这些害处是明摆着的,那么,这场暴雨就没有一点儿益处吗?等等。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四、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训练的方法一般有: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3、看文字画画。 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4、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结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这两个概念本不相干,但通过“玻璃”和“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5、鼓励孩子直接编创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

当然,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因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具体的经验只能从具体的生活中来。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