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来源: 中国教育期刊网 2021-10-09

  一、重难点分析


  1.炎黄联盟

  炎黄联盟是本课难点之一。一要区别“黄帝”与“皇帝”。“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是古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在后来才有。二要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归顺黄帝后,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2.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下面几点。一要通过炎帝和黄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早期文明出现所作的突出贡献,加深其为中华民族初祖地位的理解。二要让学生认识,任何一项发明都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不可能是个别人的功劳。三要知道传说难免有神秘的色彩,但透过其神秘的外壳,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真实历史的很多信息。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更多地印证了传说的内容,我们要学会通过了解到的历史史实,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成分。

  3.禅让制

  禅让制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学习这一部分的主要障碍,在于知识的抽象性。教材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对这一部分未展开。我们在教学中可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让学生通过小品自编自导自演尧舜禹禅让,更形象地了解禅让的情境。二要说明禅让的实质是早期文明社会一种民主推选部族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族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三让学生根据尧舜禹的禅让,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等)。由此还可以继续拓展,思考“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要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二、史料解读


  华夏①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注释】①华夏:华,荣也,本意指花,引申为美丽以致盛大辉煌之意;夏,中国之人也,有大、美之意。春秋时期出现了“华夏”的观念,意即大美之夏,当时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华”“夏”“华夏”通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代称,“华、夏,皆谓中国也。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

  【解读】由于自然环境的殊异,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文化迥异的不同民族,各个民族在国家的不同区域内聚族而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各族就通过不断的交往,开始了相互交融的过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华夏、夷、蛮三个不同的集团,后来又演变为以夏、商、周族为核心的族群。由此可见,华夏并不是自古有之的,形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且从形成之初便是一个复合概念,并不专指某一个部族或部族集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得各民族间的交流加剧,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的华夏与戎狄蛮夷并峙的局面,实质“就是使中原地区的蛮、夷、戎、狄和‘王之支子甥舅’的华夏完全融化在统一的华夏文明之中”,不断扩展华夏族的内涵和外延,为多民族的统一的秦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晋以降,“中华”一词逐渐代替“华夏”成为中国各民族的集合称谓,“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非同远夷狄之俗,被发左袵,雕体文身之俗也”,意即居于中国的光荣伟大的诸族,也可以说是居于中国的大美诸族。


  三、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由材料可知,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

  2.问题思考

  (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说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化,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事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成果,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无据。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根据的。

  比如传说黄帝开始挖掘水井,就有考古资料作为证明。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发现的古代第一口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水井。还有距今约4000年前的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水井的出现,说明人们定居生活已经较稳定,具有了利用水源的能力。

  又如炎帝发明砭石疗法。砭石疗法又名热熨法,顾名思义就是把石头或砂加热,用植物茎叶、织物、毛皮包裹后,敷于身体疼痛处,可消除或减轻疼痛。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将焚烧的植物、药物进行局部适宜温热刺激,医治效果更臻完善,这就是针灸法的开端。热熨时所用的石子,古代医家称之为“砭石”。砭石在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地曾被发现。砭石的发现,证明了中医学在炎帝时期已开始萌芽。

  (2)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3.课后活动

  (1)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探究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纸写好一个小故事,传给第一个学生,第一个学生看过之后小声讲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告诉第三个学生,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学生讲出他所听到的故事,由此来体会传说与史实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的导游,你对游客如何介绍黄帝的事迹?

  讲述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初祖时,可举行《我自豪,我是炎黄子孙》的短时即兴演讲,培养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