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

来源: 时代智网 2013-01-01

2.png


  《浙江教育报》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省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创办于1985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教育百废待兴之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根植于浙江教育的肥沃土壤,得益于前人后辈的悉心浇灌,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坚实呵护,《浙江教育报》带着岁月和历史的印迹一路走来。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到浙江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两大历史性跨越,从“有书读”为标志的规模扩张到以“读好书”为标志的内涵发展┅┅在所有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浙江教育的历史节点上,《浙江教育报》的身影从来没有缺失过,这个教育的守望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27年的办报实践,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和辛勤耕耘,积累了丰厚的办报经验,积淀了优良的文化和传统。这些经验、文化和传统,是浙江教育报社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报社要紧紧围绕为教育服务的宗旨,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教育的能力。一、新闻立报。这是传统,更是原则。要强化报纸敏锐度、前瞻性、应急反应能力、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的引导能力。要在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统筹。成败取决于细节,新闻报道的策划,尤其要强化落实环节,要让好的策划真正转化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优秀的新闻报道。要注重发挥采编人员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要注重提升团队的协同能力和集体作战的能力。要加强对有限的版面资源和采编力量的有效的配置,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抓住重点,重拳出击,集中优势力量打好宣传报道的歼灭战,形成声势,避免散乱无序。要重视和发挥新闻言论对教育舆论的引领作用。二、品牌建设。这是传统也是特色。报纸的品牌是一种为读者所认可的特质,也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报社要发扬重视品牌建设的传统,要强化而不是削弱品牌意识。报纸着力打造的“塞林说新闻”、“前沿观察”两个专栏以及专栏所衍生的一些书籍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传统栏目要推陈出新,不能半途而废。报社还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结合编辑记者的个性、特长和优势着力创建新的品牌栏目,为读者提供更加清新活泼或能引人深思的优秀作品。《教师周刊》将继续秉承 “教师立场、文化视野、专业引领、互动平台”的办刊理念,努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并在强化新闻性和服务性上作重点探索。要继续办好《招生专刊》。逐步形成浙江教育报为教育工作服务、为教育工作者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媒体品牌产品格局。三、开放互动。报纸的采编工作与开展的各项活动互动互促,报社专职采编人员和名师名校长、各地通讯员共同办报,这是报社的传统也是优势。报社主办的“我看改革开放二十年”——大学生浙江千里行、浙江省百年名校评选、浙江省高校招生义务咨询等活动曾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全省教育系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浙江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仍在持续之中。报社开展的活动如何为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促进报社的自身发展,如何去芜存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这是报社工作的题中之义。省内的许多名师名校长是浙江教育报联系密切的良师益友,报社也不乏时下被称为草根教师的普通教师朋友,报社还有一支勤于笔耕的非常广泛的通讯员队伍,我们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搞几次活动开几次会这样的层面,而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姿态欢迎我们的智囊、我们的通讯员、欢迎每一个关心报社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浙江教育报的办报实践中来。

  《浙江教育报》每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教师周刊》每周五出版。国内统一刊号:CN33-0017。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