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现实中,有的老师仅把读写结合当作是一种教学策略,这未免矮化了读和写的功能与价值。读写结合不仅是教学的基本策略,它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语文学习说穿了就是听、说、读、写这四个字,当然还可以加上思和实践。但离开了读和写,语文学习就不存在了。
叶圣陶老人的思想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决定着写作。这话强调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内容、阅读质量和阅读趣味,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写作内容、写作质量和写作趣味。但也不尽然,因为毕竟写作是一门独立的技能训练和思想训练,有其独特的规律。
为什么要强调读写结合呢?这是基于目前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在目前的课堂上,最显而易见的课是阅读课和写作课,讲阅读,就只讲文章,而不涉及写作,或者很少涉及到写作,老师和学生多关注到一篇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词等,把一篇文章作为一种知识来学习;那么讲作文呢,则又多半关注写作的技巧,如何开头、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推敲语词等等,忽视了写作其实是密切关联到阅读的,关联到生活的。这就是阅读和写作两张皮的问题。所以,一到阅读时,学生就拼了老命搜索老师讲的那些语篇知识;到写作时,居然发现,那么多的阅读积累对自己的写作一点帮助也没有。
还有一种现象,在阅读课上,常见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到写作课上,又常见学生闷头不响地写,于前者,学生基本上参与不了,于后者,教师又指导不了多少,这也造成阅读和写作两张皮。如何才能做到读和写水乳交融、彼此借鉴而又不露痕迹呢?我觉得,读写结合肯定是一条基本路径,也是最好的路径之一。
首先,在课堂上,读写结合可以避免那种空泛的低水平的重复讨论。用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哪怕是写几个句子,写一段话,写一点心得,来表达对阅读的心得和发现,也可以让阅读做得更实在一些,更深入一些。
这里的写,当然可以是不完整的,也可以是完整的;甚至抄写也是一种写,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内容、语段或语言方面的阅读有所领悟,这也比那种空泛的讨论不知要好多少倍。
其次,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坚持读写结合,完全可以做到整合碎片化的阅读,而促使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感情训练,深刻起来,系统起来,厚重起来。不要担心那种随手写下的碎片,当那种碎片的阅读或写作多起来之后,势必促使着学生从更宏大的背景上,去做更完整、更系统的整理工作。这样,他就不可能满足于以前的所读、所写,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如此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飞跃,这时,我们所期待的独立思考、批判性的阅读和写作,就会横空出世。
只读不写,很可能会使阅读流于空泛和荒疏,久而久之,定是鸭背泼水留不下痕迹,这肯定影响阅读的质量;只写不读,势必脑子空空,写作如搜枯肠,久而久之,不光是不会写,也一定不会思,甚至也不会读,这将整个制约着语文学习的训练质量。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